陌生女人对于作家R的情感,类似于一种宗教的崇拜,在文中,陌生女人无数次地说过,相比起上帝来,作家R对她而言更加重要。但是,把他人当作自我成长的支柱,必定是不可信的。作家R若是同情于她,是对她个体人格的极大侮辱,而事实上,作家R也无法帮助她。人无法取代神的位置,人只能分享神的共相。在这个感概万千的爱情故事中,其中爱情从未发生过,爱情是两个人的交会,但是他们从未有过情感上的交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正论是神正论视域下的理论延伸,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上帝类似”和“上帝创造”的品质,“真正神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就是神的问题,神的秘密很可能要通过人的秘密,而不是抛开人自然地寻找人而被揭示出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两方面建立自己的神正论思想,认为人身上带有神的神性,一是虚己,二是自由。“虚己”是指上帝通过道成肉身,虚其神性,并以受难的方式警醒和拯救世人。这一点是启示性的,它昭示着神对人罪恶的承担和人如何运用自由意志。但是,虚已并非是对自我人格的压抑,而是对人格的提升。人的形象应当高于其自身的本性,人的形象要靠比其更崇高的存在来承载。“从‘道成肉身’来说,基督降临使神性的完满归于了人的身体。”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从自由的体认上对于上帝和恶的怀疑论做出了阐释,“世界只是在人身上被预先创造,人还必须以上帝所给的自由最终完成创造的总体计划。或者可以说,世界在理论上存在着两种形态——必然形态和偶然形态。上帝以其理性设置了世界的必然形态,然而世界的实际存在却是偶然的,因为上帝把自由交给了人类,人是否能够实现上帝的必然是一个未知数。只不过在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还在在着一种道德或法则的必然性。人如果能遵守这种道德的必然性则整个世界就是善的,否则就是恶的。” 自由的辩证法正在这里,自由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强制的善会扼杀善。而上帝之所以存在,因为存在自由。自由的运用要受到道德法则的约束,否则自由将因自由的恶被消灭,人的自由应当在上帝之中的自由得到最终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