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馆的本质
关于 “本质”概念的界定。有学者依据相关理论,将“本质”(essence)概念作如下定义: ①本质是事物根本性的或最重要的质(the central or most important quality of a thing),即事物的根本性质。②本质是事物是其所是的东西(that which makes a thing whatit is),即事物成为它自身的原因或根据。关于图书馆的本质或“图书馆是什么”的追问, 自图书馆学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吴慰慈等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中介性。 由此看来,图书馆这一个概念对于信息的相关整体传播体系有这着非常大的相关影响。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8]图书馆往往连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口语时代的图书馆
依据环境媒介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沃尔特‧翁的媒介视角下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四个划分,即人类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术时代和电子媒介时代,我们将在这四个历史阶段中简要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功能演变。
口语时代,人们主要通过直接交流来获取信息知识,直接交流的媒介主要有语言,此外还包括肢体语言如动作、表情等。当今人们在研究口语时代时发现诸如《荷马史诗》等古希腊时期的恢弘巨著在文字以及记录文字的载体没有出现时,那些吟游诗人是如何记住如此鸿篇巨制的内容并通过口口相传使其流传下来的?通过“帕利-洛德理论”我们得以知晓在文字出现以前那些宏伟的长篇史诗不用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整套预制件的“编织”、“拼装”和“组装”而得来的,在这里预制件是套语、名号、程式、主题场景甚至是可以“自由”伸缩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口语时代,人类的大脑发挥着类似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对于人来说,想要记住一件事情,记忆的相关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了最基本的经验,才能总结最基本的事件。口语时代,人类大脑将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语言信息、肢体语言信息复刻进大脑,发挥着类似于图书馆的记忆储存功能。其次人脑通过将记忆存储的经验加以抽象化、复杂化的加工,如对词语的“自由”伸缩、“编织”、“组装”等使其便于记忆,在使用时可以按类取出拼装使用,这类似于图书馆对知识进行深入化、抽象化的整理、分类、加工功能。最后人类大脑又通过神经中枢对人的语言系统下达指令使这些经过深度加工的词语向外界传播出去,发挥着类似于图书馆的传播功能。除了人类的大脑以外,口语时代的人们还通过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办法,记录以前和正在体会着的经验。但在这一时期,人脑是主要的经验记录、加工与传播媒介,其功能与地位类似于书面时代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