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语言服务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参与语言救援行动(王立非, 2020b)。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具有“减灾”功能。不仅如此,应急语言能力既是国家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体现(王辉,2020)。
目前,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新冠疫情期间更是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缺乏精准、高效、透明、统一的多语种疫情信息发布和管理,多语种服务信息平台和应急呼叫中心缺位”(王立非等,2020a)。然而,在国家宏观政策层面,教育部国家语委2012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和2016年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应急语言的重要性,但时至今日,对应急语言的认知和建设远远不足,以致在这次疫情中需要临时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和招募语言志愿者。因此,经过新冠疫情这次大考,应急语言服务的重要性应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疫情得以控制,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应趋于常态化、规模化,以满足日常紧急事项,并为突发事件的爆发储备人才支持。
王辉(2020)认为应急语言服务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满足一般意义上的紧急事项的应急需求而提供的语言服务,如为临时的涉外活动紧急交办的翻译任务; 另一种则指为满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需求而提供的语言服务。本文主要关注第一类应急语言服务,即重点探讨为一般紧急事项提供语言服务的应急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