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即“接受理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德国,80年代中期风靡于我国,被文艺理论界所接受。接受美学是反对作者中心论和作品中心论,把读者或观众与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反映和接受,同时读者或观众在阅读观看过程中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探讨对作品产生不同理解的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原因。接受美学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在阅读中的接受者——读者 , 从而研究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审美体验和重视读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从读者的接受、体验的角度解读作者传达出来的审美和其中的意义。在接受美学中作者的创作过程呈现一种主观的、自由的状态 , 但是读者的阅读不是被动接受 , 而是在作者创作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再一次加工文本的过程。所以接受美学在很大程度上会避免解读作者意图过程的僵化, 从而为文学或艺术的研究打开了新世界 , 经过受众的审美再造 , 使文本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样的美学理论与当下电视媒介所处的亟待改革的环境在理念上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在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的存在于作品之中,而是要读者观众去发现,作品的意义绝不是固定在作品之中,而是在读者观众阅读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是作者对于自己作品为读者去限定某种意义,而是读者观众在自己的阅读观看过程中重新赋予了作品某种意义,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