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思政理论课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建设规律
 
更新日期:2022-04-20   来源:   浏览次数:1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思政理论课的建设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加强的基础课程体系。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提出的最新的课程体系后,

 
 思政理论课的建设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加强的基础课程体系。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提出的最新的课程体系后,有学者提出,“在新时期,我们必须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地体现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思政理论课的改革方向与发展方向。随着思想理论课改革与发展,教学上面临一些有待突破的难点与问题,基于此有学者提出应该通过三个方面把握思政理论课的规律性,即思政理论课“具有政治属性,遵循政治运作规律;具有科学属性,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具有教育属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3]这三大规律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师把握课程建设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具体而言,教师把握这三大规律应该要做好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行。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在思政理论课中是同频共振的关系。思政理论课担负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是贯穿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的重要问题指引。思政理论课要把价值传递融入知识传授中,培育学生吸收知识,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指引,深刻领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以及中国力量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并付诸实践行动中。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却存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失衡的问题,究其内在原因有学者指出,应试教育思维影响,思政教育学科特点难以进行量化与考试评价,以及功利性价值观影响。要做好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行,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化解这些负面影响,教师要深入挖掘更契合思政理论课特点与规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评价机制,做好两者的平衡。
其次,政治引导与理论学习相融。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学习,还必须要点播学生提升政治觉悟。青年大学生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博弈局面,思政理论课要“加强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每一门思政理论课要在讲通讲透理论的同时”,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融入到理论中,理论要直面问题,解释要直达本意。
再次,情感判断与认知判断同步。判断力是基于对知识掌握后转化为行动前的一种衔接两者转化的能力,思政理论课强调对道德判断力的培育,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判断力基于两种判断:情感判断和认知判断,思政理论课重视提升学生的认知判断,而忽略情感判断。根据心理学家罗伯特﹒让克的分析,直觉行为是由情感判断控制,而非认知判断,“情感判断建立在偏爱的基础上,更多反映的是一个刺激物总体模糊的方面”。认知判断是社会化的必要基础,但是情感判断避免我们过度理性,而导向功利。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崇高志向必须是基于情感判断和认知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两者。
最后,时政更新与学科积累互补。思政理论课的理论建设过程是追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针对思政理论课的时政更新的问题,教育部文件强调“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要不断支撑着思政理论课的时政更新需求,学科积累增强思政理论课的解释力,因此教师教学要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缺一不可。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思政理论课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建设规律

下一篇: 思政理论课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建设规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