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服务评价研究
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诞生并迅速成为西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思想指南,大卫·奥 斯 本(David Osborne) 和泰德·盖布勒 (Ted Caebler) 的 《 重塑政府》一书高度凝练了该理论的精髓——企业家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认为政府应具有企业家精神,将民众看作是“顾客”,在追求顾客满意的同时,也要追求公共服务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倡导的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的3E原则很好的体现了新公共服务基本思潮。在这一思潮影响下,不论是选取客观指标,还是主观指标,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建立的评价模型也遵循企业运营的基本法则,即效率优先、顾客满意原则。选取客观指标建立的评价模型一般从公共服务投入、产出两个维度出发构建指标体系,重点考察公共服务的运营效率。典型投入维度指标包括人均亿元教育投入(王磊,2006)、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公共服务机构固定资产、社区服务机构个数、社会团体个数(朱芬华,2014)等;典型产出维度指标包括文盲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王磊,2006)、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等(朱芬华,2014);选取主观指标建立的评价模型往往借鉴管理学服务质量模型、服务差距模型,对公共服务质量(往往基于服务质量模型五个维度设计指标,及有形性、响应性、可靠性、移情性、保证性)及民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测量,以此作为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
(二)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公共服务评价研究
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的基础上,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Denhardt) 夫妇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将民众看作是“顾客”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应将民众视为“公民”,政府应回归公共性,祛除企业家精神对政府再造的逐利影响,以公平(fair)、公正(impartiality)、正义(justice)取代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的3E原则,将公共服务接受者视为一个有社会权利的“公民”,而不仅仅是“顾客”。在这思潮影响下,谢星全(2017)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维度,微观维度的综合测量模型用以测量公共服务质量,其中宏观维度强调公共服务的提供充足、分配均衡、获得便利,微观维度强调个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对公共服务公共性的测量。
总体来看,未来公共服务评价研究,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研究还应从以下两方面深入:首先,需加强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研究所占比重明显超过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的评价研究。而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指出,权利保障范围的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业的三大特征之一,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显然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想契合,因此在评价基本公共服务时,必须考虑公平、均衡等公共性特征,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研究;其次,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研究需考虑民众福祉改善类指标。作为一项公共品,基本公共服务与民众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紧扣以人为本,围绕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和贯穿一生不同领域(杨宜勇,2017),与民众福祉及幸福感提升密切相关,因此民众是否通过公共服务的提供获得相应福祉及幸福感提升也应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而目前即便是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建立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也仅止步于基本公共服务本身质量的测评,也需在日后研究中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