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更新日期:2025-01-05   来源:   浏览次数:9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指共生关系中能量生产和交换的物质条件。以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为两个

 
 1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单元
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在生物学意义上,是指共生关系中能量生产和交换的物质条件。以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为两个共生单元探讨两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建国初期,国家实行以金牌为导向的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方面获得较高成就,扩大了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竞技体育深受国家重视并逐渐形成众多优势项目,有关竞技体育的制度和研究也日趋完善。但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逐渐边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1)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肥胖率连年升高,近视率居高不下。2)校园体育课的安全风险问题未能得到好的制度保障。长期以来导致学校体育课成“三无”课堂、“放羊式”教学。
两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使得在各自领域独立发展、不相融和,能量生产和交换效率低下。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导致高水平人才断层、训练成材率低的现象出现。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是指共生单元之间信息传输、物质交流、能量传导的媒介,是体育部和教育部的通力合作,是政府协调多方关系的组织。体育竞赛和体育人才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起着主要的物质、信息、能量传导的作用。
体育竞赛在众多界面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学校体育领域未能形成系统的校园体育竞赛体制,无法体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在竞技体育领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融入到体育比赛,如鹰眼系统在排球比赛中的应用,可以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两者竞赛体制机制水平存在较大的落差。
体育人才在共生系统中是信息传输的活性媒介,不仅包括学生、运动员,还包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多、质量不高,且区、县业余训练体系萎缩、传统项目学校活性不足、运动项目后备人才不均衡,出现优势项目后备人才饱和、短板项目急需人才的局面。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存在“学”“训”矛盾 、退役后就业安置不均衡的问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分属两个部门扮演着不同角色且承担不同的任务,长期以来沟通不畅,使得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教育理念不能深度融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共生界面信息传输受阻、能量传导不畅,物质交流方面亟待解决。
3.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环境
共生环境是指除了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共生环境可分为正向、中向和反向环境,并且反向环境在某一阶段是可以通过发展转换成中向或者正向环境。在此共生系统中共生环境是指政策的引导,家庭、学校、社会等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正向共生环境是目前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促进体育和教育融合的政策。《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均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使体育和教育体系相互配合这是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和教育的最新部署和顶层设计。
反向共生环境是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指教育环境,“唯考试论”、“唯分数论”仍占居主流地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习负担重导致缺乏课外体育锻炼成为学校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竞技体育领域兴奋剂事件、吹黑哨事件层出不穷,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体育道德。马拉松“尿红墙事件”的出现,反映了赛事举办过程中缺乏人文教育。共生环境具有变化性,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要想呈正向发展,需提高人们对体育多元功能的认识,通过在学校体育中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在竞技体育中完善人格、锤炼意志。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下一篇: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