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共生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更新日期:2025-01-05   来源:   浏览次数:13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优化共生单元,保持发展平衡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共生系统中,两共生单元应该凝心聚力,平衡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使其在统一领导下

 
1优化共生单元,保持发展平衡
在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共生系统中,两共生单元应该凝心聚力,平衡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使其在统一领导下稳步向前发展。一方面加大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通过学校解决青少年的教育问题,通过各种多元化的教学及训练方法培养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提高竞技水平,竞技体育使人的精神备受教育,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竞技体育的强大起到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以此带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学生参与运动、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举办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将体育的多重价值传输给青少年,并提供指导学生提高身心健康、竞技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体现其育人价值,体教融合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形成的新路径,要坚持这条道路不动摇。要想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必须保证两主体发展基本平衡,一旦一方发展滞后,那么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就会不稳定。
2打通共生界面,促进能量传导
要发挥共生界面作用,共生界面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能量传导的桥梁。区域共同体就是把一个地区的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同区域内体育和教育相互依存,逐渐形成共同利益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在体育竞赛方面,通过竞赛体系的革新,加强合作打破两主体赛事组织的分办局面,构建高水平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如统一竞赛规则,允许高水平的学生运动队参加职业联赛。学校与业余体校和地方运动队加强合作,促进体育的普及同时挖掘校园内优秀的后备人才;“一校一品”特色学校与专业队进行交流赛来弘扬竞技体育精神。
体育人才方面,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深度融合联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进行运动项目的布局,构建以学校培养为主体,以政府和俱乐部培养为辅的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两主体要打通师资共享渠道,体育部门应鼓励教练员进入校园进行指导和传授先进的训练方法,帮助体育教师提高训练水平,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使体育师资配齐配足。
体育场地方面,同一行政区内建立共享性的体育基础设施,实现体育场地利用最大化。实现两共生主体的协调发展,从多方面如人力资源调整、经费投入情况、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等抓起,但又要给予各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努力创建政社分离、管办分开的组织管理体制。共生界面中信息传输通畅、物质交流频繁、能量传导自由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共生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 共生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