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出台背景及意义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教育部大力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其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地方区域文化优势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社会。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地域差异大,各地气候、饮食、文化、语言各具特色,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演绎发展,形成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稳步增长,区域经济也快速发展,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给地方高校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逐渐发展出区域知名度很高的地方特色大学,这些大学依托当地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敢于解放思想,积极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校园文化,日积月累形成了独特的教育风格,为地方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有学者根据中国地域文化划分依据的不同,将中国地域文化主要分为七大文化:东北文化、游牧文化、长江流域文化、黄河流域文化、青海文化、云南文化、闽台文化。这七大区域文化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同区域文化代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理念,其价值理念直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作用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首先,区域文化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时机。一所高校的成立需要多种条件,而区域文化为高校的成立可以提供一定的场域,这种场域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是一种教育元素,能够汇聚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出地方校园文化品牌,将“三全育人”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不断提高学校的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区域文化为地方高校课程设置提供了发展资源。一门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产物和动因,地域文化是一种课程设置的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手段。因为区域文化是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其内涵蕴含着独特的地方精神和气息,并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方高校课程在设置的同时将区域文化融合进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区域文化反映着地方高校教育的道德观和时代精神。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能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国家观。不同时代的区域文化发展,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时代伟人,这些伟人又推动着当地历史向前发展,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