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打莲湘舞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地域性条件
 
更新日期:2022-04-24   来源: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打莲湘的起源莲湘的本名叫连厢。据查清代的姚燮在《今乐考证》写道: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莲湘词者,带唱带演。由此可见,早在宋朝末年

 
 (一)打莲湘的起源
莲湘的本名叫“连厢”。据查清代的姚燮在《今乐考证》写道: “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 有所谓莲湘词者, 带唱带演。 ”由此可见, 早在宋朝末年时期,北方女贞族统治下的金国就已经出现了“打莲湘”的初始形态,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打莲湘又叫打连厢、霸王鞭、打花棍。关于打莲湘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起源于庙会、祭祀等宗教活动中,民间舞团是实现民族民间无目标的一种非常适合的形式,群体以文化社会的形式使其活动制度化,同时来达成人民的愿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抗灾抗旱、祭天祭祖等。每当庙会或者年节时,打莲湘作为一种舞蹈结构形式,运用舞蹈的语汇,来渲染神佛的威慑力,与舞龙、舞狮、花灯等民间舞蹈一同表演,打莲湘舞蹈在表演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节奏明快、动作轻盈。一方面是娱神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节日的热闹气氛。
二是相传起源于乞讨 ,旧时代路边的乞讨者在乞讨时手里总是拿着一根一米左右长的竹棍。这根竹棍既可以用来拄路,又可以用来驱赶恶狗。乞讨者为了能讨到食物和碎银两,便到富贵人家门前用竹竿打着节奏又唱又跳,并且说着恭维的顺口溜,来博富人的欢心,以此来换取食物和钱财,这种乞讨的方法后来逐渐流传开来。后来,富贵人家在逢年过节时为了曾添喜庆的氛围,便会花钱邀请一些人来表演打莲湘,把短棍换成竹子做的长棍,并且在里面放几颗铜钱,让其在敲打碰撞时发出清脆悦耳的节奏,由此形成了如今的打莲湘。
三是关于“霸王鞭”这个名字的由来,河南有个传说,说古时候楚地霸王善用鞭子,挥舞起来气势勇猛,后世人们纷纷效仿。经过细考发现,“霸王鞭”是由最早的打连厢舞蹈演变而来。清玩花主人所著的戏剧汇编《缀白裘》中,就有《连厢》一剧。另有《侧帽余谈》中也有记载:连厢者,“范铜为干,约二尺许,空其中,缀以环,杂剧有《打连厢》即此。盖一二雏伶乔扮好女郎,执檀板,且歌且拍……”从这里可以看到连厢是与霸王鞭相同之处。打连厢似乎与打霸王鞭是同一表演形式。只是,明朝前期的打连厢,要比近代的霸王鞭的表演要复杂得多。如今“霸王鞭”已是中国城乡常见的歌舞表演形式,流行于我国北方和中南一带,只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如“打莲湘”、“九子鞭”、“打花钱”、“金钱棍”、“敲金杠”等。
(二)打莲湘产生的地域条件
作为安徽民间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我们文化传统和传承的元素,并将它们代代相传。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并在我们社会的“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特征中的民间信仰和移民影响是对地区民间舞产生和发展影响较大的两个元素。
1.民间信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安徽省形成了南北迥异、复杂多样的民俗风情。基本上与农事和祭祖相关,比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安苗节、送春、邀大岭等。这些祭拜农神的活动承载了劳动人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每当祭拜活动成功后,人们便开始“做文”,“做”就是舞蹈、“文”即是唱歌。正是这些民间祭祀活动的需要,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应运而生,打莲湘舞蹈作为一种特色舞蹈在安徽多样的地理环境与风俗风情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打莲湘在安徽多地区盛行的一大重要原因。
2.移民影响
淮河流经安徽奔向长江,直到北宋“靖康之耻”前,两淮流域都是中国最核心的农业经济区。但是由于黄河侵占河道,淮河没有了入海口,富饶的淮河成了“灾难河”。常年淮水成灾和社会间歇性的战乱,苏、鲁、皖、晋、鄂地区相互之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舞蹈作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载体,在迁移中被传播、改良和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这样,打莲湘舞蹈在人口的不断迁移中扩大其影响力,在苏北、皖南、鄂西等地区广泛流传。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打莲湘舞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地域性条件

下一篇: 打莲湘舞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地域性条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