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被遮蔽的民生电影被遮蔽的民生电影
 
更新日期:2022-04-25   来源:   浏览次数:1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宏观变革,中国的本土化也正在发生,这些发生更多的体现在微观的大众日常生活层面,即民生的前所未有之变革;近年来,反映大众日常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宏观变革,中国的本土化也正在发生,这些“发生”更多的体现在微观的大众日常生活层面,即民生的前所未有之变革;近年来,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层面的民生电影越来越多,他们往往具有投资少、流量少、现实性强、草根民间性等特点,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更关注“自我”本身,自觉寻找与以往不同的逻辑和叙述方式进行艺术呈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实现新世纪文化自觉的途径之一。
(一)“民生”
“民生”概念最早出现于《左传·宣工十二年》,释为“人们的生存之道在于勤奋,只要勤奋就不会陷于贫穷。”纵览传统诗词歌赋也多有“民生”相关,如《诗经》之《伐檀》、《硕鼠》,杜甫之《三吏》、《三别》;以及屈原《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的是诗人关注“民生”之胸襟。类似的中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无不体现“民生”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现代《辞海》对于“民生”的释义为“ 人民的生计”。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民生的概念一般是指人民、百姓的基本生计、基本生存状态。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为“民生”概念注入新的内涵,即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大政以及历史观的高度。
归纳如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间接相关的一切范围,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充分强调民生的综合性;狭义的民生概念主要是民众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法则机会、基本法则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
国外广泛使用的民生概念对应英文为livelihood,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Chambers和Conway(1992)的定义,“民生是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Capabilities)、资产(Assets)和活动(Activities)基础知识......如果一个民生能够应对压力和冲击并能从中恢复、维持或增加能力和资产,为下一代提供可持续的生存机会;......”此概念更强调的是可持续性,因此在国外文献中更为常见的提法为“可持续性民生”。
(二)民生电影
由于资本、商业操纵以及普罗大众对于娱乐性的追求,商业片、娱乐片等类型电影获得巨大关注和成功,民生电影等小众严肃电影往往被其光芒所遮蔽,对于民生电影的研究和讨论目前也处于缺席状态。目前关于华语民生电影的学术讨论非常少。李彩霞的《新世纪民生电影创作走势初论》首次提到“民生电影”概念,论文通过将新世纪民生电影与20世纪民生电影进行主题学对比,讨论新世纪民生电影的新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赵卫防的《草根之梦——论近年来民生类电视电影创作走向》梳理了2000年至2008年之间涌现的民生题材类电视、电影作品,从“成功之梦”、“晴天之梦”、“真情之梦”、“怀旧之梦”、“挚情之梦”五个维度来讨论民生题材相关影视作品;康宁的论文《民生电影的平民视角与人文叙事》主要分析新世纪以来民生主题影片的叙述视角、叙事方式,讨论导演的平民视角对于民生电影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民生电影的期待;另有论文杨恩慧《两部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民生幸福感解读》以两部影片为例,《我不是药神》(中国)、《小偷家族》(日本)来专门讨论了近年来华语电影中的民生幸福感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被遮蔽的民生电影被遮蔽的民生电影

下一篇: 被遮蔽的民生电影被遮蔽的民生电影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