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德森(Pedersen, 2011:43)把超语言文化指称定义为“任何一种文化语言表述和它所指的、存在于语言系统之外的实体或过程之间的关系。 因为该表述的指称对象只存在于某些特定观众群体的认知范围之内,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它可能只会被这部分观众识别”。在该定义中,彼德森把“指称”定义为所研究对象中,语言表述与指称对象之间明示或暗示的关系,其中,语言表述可以指所有的词类。由此可见,超语言文化指称的核心概念是研究语言表述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特征有二:第一、指称对象只存在于语言系统以外的现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第二、超语言文化指称只附属于某种特定的文化,只能够被生活在这种特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所辨识。
例如,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氅”及其所指的汉服的传统服饰之间的关系视为超语言文化指称,因为大氅是汉民族汉服特有的传统服装之一,并只被中国读者或者熟知中华传统中华文化的人所认知。在该指称中,“大氅”为语言表述,大氅在现实世界中所指的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的衣物类型为指称对象。同样地,在英语文化背景中,希腊地名“Corfu”也是一个超语言文化指称。在这个例子中,语言表述“Corfu”的指称对象为希腊岛屿,只被熟识希腊地理文化的人认知。
彼德森(Pedersen, 2011:43)解释了他选择超语言文化指称作为其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的原因。第一,他对英语-瑞典语字幕翻译的语料库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发现,字幕翻译者在翻译超语言文化指称时使用的翻译策略最为灵活多变。第二,之前的大量研究[如Hermans(1999)]表明,文化翻译仍然存在众多难题。第三,超语言文化指称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化,还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协调。当无法在目的语文化中找到与原文文化指称完全对等的目标时,需要找到克服文化障碍的办法以完成意义的转换。
汉语—英语互译与彼德森所研究的英语--瑞典语互译相比,译者遭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更为巨大。因此,中英翻译者也将比英语--瑞典语翻译者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对中英翻译语境中超语言文化指称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帮助译者跨域东西方文化语言障碍,顺利实现两种语言间意义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