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情怀”——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
央视春晚作为国家记忆型文化符号,对民众层面的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感建构有着深切影响。春晚的流变映射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展成果的影像表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文化显现。作为形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央视春晚通过具象的节目形态,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节目选题涉及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和国际发展等,呈现出国家富强奋进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图景,能够给当代青年大学生带来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将思想文化内涵转化为共同的家国情怀,双向建构意识形态与大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二)“向美而生”——感性教育的行为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2021届央视春晚,革新5G、8K、VR等技术优势增强影响力,新媒体平台直播累计到达人次为17.78亿次,电视端直播为5.71亿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媒体对该届春晚进行报道,广泛的受众群体促进艺术性与全民性相互渗透,辐射全民美育。通过对不同地域、民族人文风光、时代发展的演绎,集中呈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迁。《牛起来》《我们都是追梦人》等节目,不同文艺形态创新糅合,汇聚新时代青年的活力与梦想。幽默、讽刺性语言类节目聚焦社会前沿,引导观众审视生活与心灵之美,在欢愉之时产生共鸣与共性,从而形成向美而生的行为驱动。
(三)“春风化雨”——文化素养的精神升华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式手段为主导,具有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效果难以让大学生入耳入心。央视春晚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2016年央视春晚节目《山水中国美》呈现出古筝、竖琴、钢琴的中西合璧,苏州评弹与现代韵律器乐交融,艺术意蕴和谐创新,华丽的舞台效果极具中国古典文化之美,描绘出生态文明的人文画卷,满足了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文化需求,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文化品格,增强文化素养魅力。2020年央视春晚情景报告《爱是桥梁》,六位主持人用最深情温暖的语言,向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为亿万人民共克时艰提振信心,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锻造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