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在医学内涵的要求。然而在医学生德育培养环节存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的问题[5]。因此,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思政”成为当代全方位育人的关键要素。研究显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试点实施效果良好,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60%-80%[6]。因此,作为医学生接触的第一批桥梁课病理学,需责无旁贷地深化责任意识,将病理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病理学“思政课程”体系,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并进,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
病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转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和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理论与实验的融会贯通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辨别各种疾病的病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病理学理论知识背后承载着一批肩负使命的病理学家的奋斗史,饱含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敬业奉献的高尚风格。这是当代医生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需要系统设计并融入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全过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学业负担重,培育周期长,成才之路可谓艰辛,病理学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及蕴含的精神财富承载于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求是创新的意识。因此,实施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使病理学教学深入而厚重,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完美契合,利于高素质全方位医学人才的培养。
病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医生。在病理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病理学中医生职业道德相结合,让学生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来探讨问题,以人为本,关爱患者,敬业爱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