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长期以来在不断研究地方行业、产业的特点,围绕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培养素质优、技术精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立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开展科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优势,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服务中心。地方高校这种明显的产业、行业地域特点,为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校是一所地方高校,是本地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较早的学校。自2017年以来,我校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地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科技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科技部门组织、学校相关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工作实践中根据服务对象以及工作方式的不同,提出多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我校已按照程序选派省、市级科技特派员155人次,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10个,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科技特派员自身所从事的专业特长,下企业一线及镇村两级等对接单位,开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推广新技术、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和各种政策文化宣传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政府部门的肯定。有的科技特派员的典型事迹被省市各大媒体多次报道推广,有的被评为本地区十大典型科技特派员,有的获得本地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
(一)面向基层需求,项目精准对接的服务模式
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有效融合对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使这种融合成为实现的途径。面向基层需求,项目精准对接的服务模式就是根据基层的具体需求,科技特派员带着信息、技术、项目深入到基层,以项目精准对接为纽带,开展“一对一”服务的工作方式。围绕重点村特色产业、优势主导产业,重在解决基层一线长期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由此带动该地区农民一起推动地方产业振兴。科技特派员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结对帮扶,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带着农民“做中学、学中做”等形式培训专业人才,将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我校为乡村特色旅游民宿经营为例,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的塔下村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建造有四十多座土楼,最早的土楼建于明代崇祯四年,土楼形状各异,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被誉为“闽南周庄”,历史悠久。该村现有民宿20多家,其中以青普土楼行馆规模最大,大部分村民主要以经营民宿及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为主要经济来源。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科技特派员钟老师,带领团队多次前往塔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上门访谈与考察,获取塔下村民宿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调研分析报告,为开展技术服务及对应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青普”“听泉山庄”“时光依旧”“良屿民宿”等四家民宿经营者量身订做了培训课程,上门挨家挨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手把手地教会了村民如何提供优质、标准、规范的服务。为促进乡村长远发展,多次与村书记、村长座谈共同商讨塔下村未来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各专业特长,主动接揽了休闲农庄项目开发等多项重大项目的技术服务,并为塔下村委会和书洋镇旅游办申报四星级旅游村的评审提供技术支持。又例如,图1所示为我校电子工程学院的科技特派员郭老师所对接的企业人工数鲍鱼苗的情景。她在调研中发现,养殖企业的鲍鱼苗是按个数计卖,每次出苗期许多员工从早晨4 点钟连续数到晚间8点,员工整个工作过程都蹲在水池中,工作环境恶劣,而为尽量避免错数,全体人员都处于静默状态,尽管如此仍存在数量误差。为改变这种困境,郭老师研究设计出图2所示的一款低功耗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带声音报警、数码显示的鲍鱼苗计数器。使用过程中只须将鲍鱼苗投入计数器中,就能实现自动计数并在指定数值时报警提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误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