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聚焦为主”:循环往复的永生主题
内聚焦叙事,指的是从一个特定人物的角度叙述所看到的事情。影片《永生羊》很明显运用了内聚焦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哈萨克族少年哈力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开故事情节,从“民族本位”视角出发呈现出极具哈萨克族文化特色的两位母亲和萨尔巴斯,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地向受众诠释出哈萨克族文化内涵的核心——循环往复的永生主题。
影片《永生羊》中着力塑造了主人公哈力身边两位哈萨克族母亲形象:婶婶乌库巴拉和奶奶莎拉。奶奶莎拉年轻时爱上了花骑歌手,并与其组建了家庭、孕育了下一代。爷爷去世后,奶奶莎拉为小儿子筹备婚事、照看孙子哈力、放牧。。。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有着相同命运的婶婶乌库巴拉也在生活中饱受磨难。她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新婚之夜毅然与花骑歌手阿赫泰私奔。五年后,乌库巴拉遭遇了丧夫和被婆家诬陷的不幸之后,无奈改嫁给哈力的叔叔凯斯泰尔,却由此陷入骨肉分离的情感煎熬。最终,当她看到为了寻找小骆驼冻死在家门口的母骆驼后,执意回到前夫阿赫泰家与自己的孩子团圆。
婶婶乌库巴拉和奶奶莎拉的命运如出一辙,从时空来看,她们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共同演绎着哈萨克族女性的一生。受众跟随着哈力的视角,不断深入了解婶婶乌库巴拉和奶奶莎拉,切身感受到这两位母亲身上不仅体现出对于子女无怨无悔的母爱,同时彰显出牺牲自己、让生命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的伟大母性。正是这份情感饱满的母性张力,使得受众自然而然地产生“共情”,并且将“永生”的意义最大化。
如果说奶奶莎拉和婶婶乌库巴拉,将“永生”的主题内化于延续生命的母性张力中,那么以哈力身边的萨尔巴斯为代表的羊,则将其置于人与自然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里。萨尔巴斯,是哈力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奔跑、一起沐浴初夏的温暖晨光、一起遭受山洪的生命劫难,折射出哈萨克族人世世代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样貌,同时也经历并见证着哈萨克族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由此可见,羊在哈萨克族人心中,不仅仅只是用来果腹的生活必需品,更是生命意义的物质承载,蕴含着朴素自然的生命观,是哈萨克族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影片中,每一次献祭宰羊前,人们总会双手合十默念那句“你死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请原谅”的祭词,以表达对羊牺牲的尊重与缅怀,突显“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民族宗教信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献祭宰羊都作为一种庄严的仪式出现在主人公生命长河的重要节点中。影片一共出现了四次献祭宰羊的场景:第一次是在哈力的成人礼上,哈力由此从男孩变成男人,这是男性生命中的重大蜕变;第二次是在婶婶乌库芭拉首次出嫁的婚礼上,婶婶乌库芭拉从女孩变成女人,这是女性生命中最重要的转变;第三次是在叔叔凯斯泰尔和婶婶乌库芭拉的婚礼上,叔叔凯斯泰尔从男人变成丈夫,从个人成长到家庭责任,同样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最后一次是在奶奶莎拉的葬礼上,成全了奶奶平凡的一生。羊的死换来人的生,羊的生命实现了生与死的转换,使生命得以循环延续。影片在此既定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附着了主人公的成长足迹,透过仪式中的献祭宰羊烘托出哈萨克族人对于人与自然间生命循环的理解,将“永生”的主题放在宏观的视阙中进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