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主题的现代化重构
 
更新日期:2025-01-01   来源:   浏览次数:1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哪吒的原型最早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教东传,哪吒作为佛教护法神传入汉地。哪吒称谓最早见于记载是在东晋佛经《佛所行赞》中,书中记载:毗沙门天王,

 
 “哪吒”的原型最早源于印度佛教。随着佛教东传,“哪吒”作为佛教护法神传入汉地。“哪吒”称谓最早见于记载是在东晋佛经《佛所行赞》中,书中记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①。其中,“那罗鸠婆”又译作“那吒俱伐罗”,而“那罗鸠婆”属于夜叉类,因此简称“那吒”。单从读音来讲,“那吒”发音具有鲜明舶来音特点。“哪吒”生平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后有唐代郑棨《开天传信记》记载其护法行为。唐代文献中对哪吒的记载,皆以其为佛教护法神,尚未围绕其建构传奇故事,更具宗教神祗的符号象征意义。宋代文献记载中“哪吒”形象逐渐变的立体。普济和尚《五灯会元》卷二记载:“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②此处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灭身行为,是为“父母说法”,其意在彰显佛法之伟大。宋代市民文化兴起,小说、话本中对哪吒故事的演义使哪吒传说变得愈加丰满并且流传更广泛。流传于宋元之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对哪吒及其传奇故事进行了更为丰满的描述和建构,书中如此记载:
那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以故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长子军吒次木吒,师三胎那吒。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脚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师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于天门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系为胫、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故诸魔若牛魔王、狮子魔王、……尽为所降,以至于击赤猴、降孽龙。盖魔有尽而帅之灵通广大,变化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③
书中所描述情节大致为:那吒因为与龙王争执,射死石记娘娘之子,又戮石记之兵。从而引来其父李靖之怒,而那吒则以“割肉刻骨还父”谢罪。《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意在塑造一位降魔战神的形象,“割肉刻骨还父”的情节设置是欲突出那吒性格刚毅、勇武的主要方面,夹杂一点叛逆特质,故事主题尚未涉及到传统的忠孝伦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所塑造的那吒形象成为之后明清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哪吒形象的故事原型。而哪吒的身份也就由佛教护法神转变成为道教神仙。元末明初小说《西游记》中,哪吒虽然不是主角,但还是穿插讲述了他的个人故事。该书第八十三回中有如下记载: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④
相较《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小说《西游记》中哪吒性格更为鲜明,情节亦更具体。其父托塔李天王见哪吒闯祸不加维护反而“欲杀之”,于是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在莲花化生之后还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可见其性格敢爱敢恨,爱憎之分明。书中所塑造的哪吒形象更具独立人格,见出元明之际市民文化的影响。但故事建构明显受到佛教文化影响,“我佛如来”成为影响整个故事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故事主题的宗教属性鲜明。明代《封神演义》第十二至十四回,可谓哪吒故事又一次集中展现,作者在采纳过去故事版本基础之上,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塑造,从而使得故事主题更加明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主题的现代化重构

下一篇: 主题的现代化重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