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上问题,以建构主义为核心,将抛锚式教学法引入人造板工艺学课堂,实现人造板工艺学的课程改革。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抛锚式教学法(Anchored Instruction)以建构主义为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考虑到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中外教师的配合情况,抛锚式教学法更加适合“人造板工艺学”课程的改革。
将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根据内容进行分解,中加双方共同规划课程的“锚”,学生通过对“锚”的解析,促使学生在锚的基础上不分语言的自主性构建内容。教师由原来的专家、输出者,转化成为学习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解决问题;学生从原来课程里疲于奔命和适应的聆听者和接受者,变为了学习的主体,知识通过自我构建完成,掌握课程内容,从而不再受到语言和时空的限制。
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五个环节,根据人造板工艺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应用时分为了三步,以“人造板工艺学”板材后处理——降低甲醛释放量的教学内容为例。
(1)创设情境与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使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抛锚式教学法的第一步。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 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程开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携带甲醛释放量超标板材和普通板材,请同学们直观对比,同时介绍爆炸性的案例——2018年,阿里P7级职工因为室内装修甲醛超标而身患白血病身亡,从而引发自如集体退租事件,人人自危,而在座的大三学生马上要走入社会,开始租房生活。那么在人造板生产过程甲醛从何而来?有没有什么理论和技术能够帮助降低板材甲醛释放量?行业现状又是什么样的?
如此的情境介绍,跟个人息息相关,带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因为同时又抛下了锚——甲醛来源、降醛原理、降醛现状。这样无论是中方还是加方在授课时,本节课的授课重点都落在了这三个基本点。加方教师可以引用加方案例,中方教师可以选用熟悉的国内内容,并不受时空限制,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融合。
(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铺设大量的学习资料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在该部分中,基于自愿原则,建立学习小组,每组4名学生。
针对降低甲醛释放量的问题,提出引导——在人造板的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会引入甲醛?在这些引入甲醛的步骤中(前面的课程学习过),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有机化学中学习过)?在这些步骤中,如何操作能够降低甲醛释放量(锚,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后处理中中加一个小小的工艺步骤,你会如何设计,通过什么方式去添加(锚——在后处理阶段使用何种手段能够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提示:例:氨能够和甲醛发生化学反应。课前发的资料中介绍了哪些新技术?先行GB是如何要去的?请学生总结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整体讨论限时20分钟。请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对的地方有哪些,哪些需要改进,并且鼓励有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