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拓论高校图展
 
更新日期:2023-10-12   来源:图书馆杂志   浏览次数:23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藏书和借阅图书的地方。由于传授知识和开展研究的需要,每一个高等学校都会花大力气建设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有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是藏书和借阅图书的地方。由于传授知识和开展研究的需要,每一个高等学校都会花大力气建设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有时甚至成了大学的文化标识,大格局大手笔的大学图书馆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图书馆建设在注重硬件设施、图书数量的同时,或多或少忽视了内在的服务功能,致使高校图书馆的实际作用和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比较典型的是,前些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图书馆藏书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本无可厚非,馆藏图书数量确实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前提,但评估带来的效应却是将图书数量推到了图书馆建设的首要位置,于是乎,大学图书馆变得十分重视图书拥有总量和人均图书拥有量指标,对于图书质量、时效性、针对性、有用性等放宽了严格的限制,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为了达到指标要求,短时间突击增加馆藏数量, 盲目大量采购,以应付评估、检查,在此影响下,图书馆服务读者、拓展功能这些更为重要的因素,往往被置于次要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如何立足读者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可以说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应深入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一、重新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定位取决于读者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般是高校本校的教师和学生。过去,大学满足于传授知识,学生培养也侧重于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接受知识,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变成简单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文献的利用率很低,服务的层次单一,由于读者群固定,无须竞争,图书馆的服务缺少主动性,结果,“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追求藏书收全,服务设施齐全,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服务方式。”[[[]李煦、周新跃:《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及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年第5期,第51页。]],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显然,这种状态已经不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虽然仍然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但教师的和学生的内在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教师而言,科学研究能力已经成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要承担各种研究课题,要开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多种合作,众多的项目增加了教师对资料的需求量,也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学生角度看,大学人才培养观念在不断提升,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是大学的新追求,在此前提下,学生不能仅仅掌握课堂知识,还要开展各种自主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有的还要参与教师的课题,完成各种学科专业竞赛和创业创新竞赛。一句话,学生对学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提升了。以藏书管书为主要职能的图书馆显然远远不能的满足教师学生的要求。
此外,办学层次的不断丰富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现在,许多高校不但有本科生,还有硕士生、博士生,随着办学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留学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群体。不言而喻,学生的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的内涵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它们对图书馆的要求也随之不同,图书馆只有开展有针对的服务,才能名副其实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力量,发挥出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在一些地方,大学正在成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也相应承担着各种文化义务,学校的图书馆因此就会增加一个社会服务职能。换句话说,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广大师生学习知识、研究学术的文化场所,也是本地社会共同的公共资源。做好社会服务,图书馆可以为学校赢得文化声誉,使学校获得良好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事实上,世界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学图书馆也正是把融入社会,为社区各种人员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这项职能被称为“延伸服务”。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员认为“延伸服务主要是针对高校图书馆所在的学校社区成员”;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则将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定义为“图书馆员为高校图书馆社区之外的用户(包括附属和非附属的远程用户)提供的图书馆服务。”[[[]肖永英、孙晓凤:《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年1期,第15页。]]显然,这些服务活动超越了图书馆的教学研究和本职工作任务范围,使图书馆的价值大大增加。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对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社会读者服务功能,为大学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
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拓展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注重读者需求,必须从注重时代发展这个大背景入手,因为正是这个背景才促成了读者的进步和变化,也才能说明这种变化的深层意义,借用另一个学者的话,那就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无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传统的机制、运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煦、周新跃:《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及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年第5期,第51页。]]可以说,正是变化的服务要求决定着高校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有针对地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其角度和路径是多样的,但我认为,有四个主要层面必须注意到,甚至可以说它们构成了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基本思路。
1、读者中心是服务功能的基础
看上去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实际上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往往得不到具体体现,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传统的观念和巨大的习惯在延续。“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尚未从‘以图书为中心’转变到‘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方面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方便,忽略了自己的真正职能——服务读者,方便读者。”[[[]夏琨《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年第3期,第56页。]] 从这个普遍现象中可以看出,重视读者服务,这是一个观念更新问题。只有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才能理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首先要注意到读者的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和学生只是一个笼统的范畴,应有细致的区分。比如教师,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的科研诉求不同,承担纵向课题与承担横向课题的教师研究思路不同,学科专业差别也导致了教师不同的阅读兴趣……目前,高校教师正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体现出很多不同的成长与发展趋向,当他们作为读者走进图书馆,单一的服务是难以满足其需求的。学生也同样如此,在类型上有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差别,在内在特性上有不同的知识需求,其差异更为巨大。如果说现代社会发展带来了大学教育的丰富性,那么也必然要求大学图书馆服务转型,使之从“图书中心”转变到“读者中心”,形成对读者的细致理解与划分,并据此建立起自己最为基础的服务职能。
2、知识服务是主动追求的起点
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必然会将如何提供知识放在首位,否则,重视读者只会是一句空话。有人将图书馆如何提供知识称作“知识服务”,并将其与“文献服务”相对比,认为只有“知识服务”才能标识现代大学图书馆的主要价值。我的理解是,只有用知识服务取代传统的文献服务,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才可能满足大学教育的需要,激发出发展的主动性。因为文献服务重视的是作为对象的客体因素,等待、维护乃至盲目积累这些被动的成分构成了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久之,图书馆管理也将死气沉沉缺少活力。知识服务则截然相反,它重视的是读者的主体意愿,兴趣、需要以及挑剔的选择与寻找这些个性化的主动行为将发挥巨大的牵引作用,使图书馆的服务充满了难度,同时也获得活力。比如国外高校图书馆与教师的合作已经形成习惯,同时作为重要理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学术领域也从合作环境、合作途径、合作障碍、合作前景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探索。[[[]李桂华《与教师合作——高校图书馆服务开发的新路径》,《图书情报工作》,2007 年第4期 第133页。]]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追求,研究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了解知识的更新状态就会成为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经过图书馆处理的知识以恰当方式传递给读者,而不是被动等待他们,这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主动性工作,将使图书馆和它的读者更为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共同体,一道促进大学的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拓论高校图展

下一篇: 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拓论高校图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