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社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更新日期:2022-04-29   来源:   浏览次数:1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者基于不同立场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有多种不同解释。以郎维伟(2018)、孙懿(2020)、陈瑛(2020)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华民

 
 学者基于不同立场视角,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有多种不同解释。以郎维伟(2018)、孙懿(2020)、陈瑛(2020)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由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组成,增强“五个认同”就是从根本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杨红星指出,“五个认同”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应以保家卫国的民族叙事内容来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以抗日战争的民族叙事内容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共有精神家园的民族叙事内容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民族叙事内容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以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叙事内容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其一,从社区教育的教育内容看。社区教育的主题教育、课堂教学、大讲堂、送课下乡、网络微课、微电影等内容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中,融入了大量的增进“五个认同”民族叙事内容。如昆明官渡区社区教育融入了云南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的历史题材;湖南郴州社区教育注重挖掘、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抵抗日本侵略的保家卫国故事;湖南芷江社区教育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文化传承、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教育内容;湖湘学习广场等一批终身教育网络平台中有大量的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故事;各地社区教育几乎都有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内容。因此,社区教育从内容方面增进了“五个认同”,从而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二,从社区教育的属性看。《意见》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应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社区教育集地域性(区域性,地缘性)、教育性(育人性)、生产性(生活性,指社区教育服务并融于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娱乐性于一身,社区教育恰恰很好地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创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建立了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从而加深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而从根本途径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而言之,社区教育的内容、属性决定社区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途径,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所起作用、所作贡献不可否认。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社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下一篇: 社区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