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关于普通高校传统乒乓球课程教学现状
 
更新日期:2025-01-01   来源:   浏览次数:11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乒乓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由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学生运动水平差异较大,如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好地提高是高校体育教师

 
 乒乓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由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学生运动水平差异较大,如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好地提高是高校体育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案、统一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授课。然而,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常难以顾及学生个体能力差异,不能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使其乒乓球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最终导致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未达预期目标,最终导致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简而言之,普通高校传统乒乓球课程的开展存在以下不足和挑战:
(一) 课时数有限,涉及技术和理论知识多,课堂练习时间不足
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技术练习。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既要讲解乒乓球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讲解示范技术动作。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占用时间较多,留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很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真正掌握技术动作,教师也难以保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 教学方法单一,缺失个性化和人本化
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讲解示范法和纠错法进行授课。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讲解与示范几乎占据了课堂的全部,受上课时间限制,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更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选修乒乓球课学生多且水平差异大,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教学,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主体性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 体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乒乓球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体现了体育的工具性,情感目标体现了体育的人文性。传统的乒乓球教学“重工具,轻人文”,教师只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否学会”的问题,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和人格需求,使得学生对体育教师、体育课表现出淡漠的情感,出现“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现象。
(四) 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失真。
在传统的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评价的一贯做法为期末的技术考核,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考核,教师依据标准打分,这种评价方法看似客观公正,却难以反映出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习效果,更难以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传统的评价模式侧重认知和动作技能的评价,忽略对情感的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学生的进步程度被完全忽略。这种缺乏科学性的传统评价模式不仅偏离了教学评价的功能,更是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对乒乓球课程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关于普通高校传统乒乓球课程教学现状

下一篇: 关于普通高校传统乒乓球课程教学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