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分析
 
更新日期:2024-12-31   来源:   浏览次数:1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的。高校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

 
 1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育历来也是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的。高校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高校体育教师自然也承担起了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和体育内涵双重任务。为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可以举办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会,帮助教师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有效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要素、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水平。高校体育教师要围绕“教、练、赛”,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高校体育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技能技术时,要注重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去引导学生。例如在武术课,教师要用武术礼仪约束自己和学生,课前课后师生互行抱拳礼、鞠躬礼,强调言行有礼、习武先习德,师生互相尊重,将课程思政充分融入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全过程。
2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专业优势
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政优势。体育专业课程不但可以提高专业学生的技能、体质、人格、意志,在训练过程中还能培养专业学生永不言败、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畏强敌等精神,可以更好地弘扬体育专业正能量,使得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足够的“信心”,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体育象征着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不放弃、不认输的意志。女排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体操精神等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映射着所有中华儿女。分析女排精神,我们发现,“爱国奉献是核心”“团结协作是基石”“勇于创新是路径”“追求卓越是目标”,而“顽强拼搏是关键”。“自强”是体育精神的标签,唯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才能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正是为了追求运动员自强。在团队项目中重视团队意识和合作。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团队协作远胜于个人能力,强调队友协作配合。团队合作是集体项目的基石,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才能体现出体育精神的魅力,也是思政教育的一项指标。
3.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
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成立体育课程思政小组。结合高校学科的属性和自身特点,挖掘其内涵和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高校体育特色思政教育。首先要加强各个学院“课程思政”的交流和学习,各学院建立稳定联系。以教师为中心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的教学竞赛,同时在体育教学质量和评价标准上添加思政教学的考察内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起“领头羊”的作用,去充分挖掘高校其他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派出有思政教育底蕴的教师对各个学院的教师进行定期的思政培训,共同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尤其是体育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3.1建立体育“课程思政”的激励保障系统
高校各部门要配合和支持高校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高校的各个部门包括人事处、教务处、学校教师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当中去,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给予优秀教师一定奖励,定期组织各部门职员学习国家课程思政教育,不断提高职员和教师的思政水平。此外,学校教学科研职能部门设立一些科研课题,加强课题的申报力度,鼓励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课题的申报工作,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学校还应将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纳入到教师质量评价、职称评定、年终绩效考核中,去鼓励教师加强自身思政教育的能力,并支持教师编写有关体育课程思政的教材,有效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
3.2设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专题
组建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科研队伍,形成“教、研、训、推、用”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在体育课程中找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熟知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设计上加入体育强国、体育扶贫、赛事志愿者等专题,将正确的三观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