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以落实课标为导向,延展人物资源
 
更新日期:2022-05-05   来源:   浏览次数: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选择的依据,也是培育核心素养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深度学习视域下课标的落实,并不意味着有意拔高课标,深到学生无法内化,而是

 
 课程标准是课程资源选择的依据,也是培育核心素养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深度学习”视域下课标的落实,并不意味着有意拔高课标,“深”到学生无法内化,而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深”,有层次的“深”。课程标准在课堂上的真正落实,需要将其具化,以此为导向开展历史资源的搜集和运用,引导学生学会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从而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五四运动》的课标为: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于前者,了解史实属于浅层学习,通过阅读即可实现。但是,学生还需认识到五四运动的价值体现,这是深度学习的范畴。后者通过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涵理解更深入。同时,还需解决一个逻辑问题:在20世纪初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因是什么,这都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解决。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延展人物资源来解决。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位人物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非一成不变,教师引领学生以联系和发展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培育历史解释素养。“建构一种历史解释,就是要围绕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按照多种事实之间的实际联系将它们组织成一个系统,形成对这个问题的解答。”②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是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他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通过三段材料即可呈现: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发动的中国学生运动,多少唤起了中国的精神力量。
------《从书生到领袖:瞿秋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92页。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继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发端”……五四运动能在开始时便倾向于接近民众,用耶各宾式的革命手段为平民奋斗,这是以前运动所没有的;表面上五四运动仍旧不过是排日的民族运动,而内容上却实现了民权主义的真原则。
-----《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1页。
材料三:中国资产阶级的发达已经要求独立的本国工业,而根本原因却在于列强之间的战争使中国资本主义得着小小的机会发展这一半殖民地上的生产力……那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的政纲,如果没有这一经济基础,是决不会变成学生运动的。
-----《瞿秋白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1页。
两则材料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有所不同:从最初的学生运动上升为政治革命。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还是中国人追求民权的体现。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在领导者、指导思想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会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解释问题。选择地方人物资源时,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延展资源,在复杂的资源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在课标的指导下,学会科学的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以落实课标为导向,延展人物资源

下一篇: 以落实课标为导向,延展人物资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