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采用的基本国策,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对商业却是采取打压的态度,这使得中国各阶层人士产生一种农业文化上的优越感,由此对农业文化产生一种认同和推崇的心理。因而以农事入诗自成一种诗体,来自乡村的知识分子自命“地之子”,自称“乡下人”,这是他们的文化归属,也是乡土作家采取的文化价值取向。随着近代以来农业地位的下降,中国原始而古老的农业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和入侵而被边缘化,日渐衰落了。乡下人代表着农业文化,而与他们截然不同的代表都市文化的城里人难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一方面,城里人对乡下人有诸多偏见,认为他们出身低微,穷困潦倒,缺乏教养,素质低劣,肮脏邋遢。另一方面,乡下人自己也受到了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的深刻影响,闭塞的与外界交流甚少的农村生活和狭隘的传统小农生产者意识使他们思想上保守木讷,眼光上见识短浅。于是当他们来到繁华喧闹,开放发达的大都市后,面对城里人,身份,地位,经济条件,教育文化等方面巨大的反差,使他们不由地会产生一种自惭形秽,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沈从文是湖南湘西土生土长的作家,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湘西农村度过的,他与湘西农村有着血肉联系。由此可以说沈从文扎根于湘西乡下,乡下是他人生的起点,有关于年少时期在湘西乡下生活的印象和思索都留存他记忆深处。湘西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风民俗,充满原始野性生命力,善良朴实,勤劳勇敢的乡民们,成为他日后创作一系列湘西小说的灵感和素材的源泉。因此沈从文之所以能造出一个独特的美丽的湘西世界,这与他年少时生活在湘西农村独特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沈从文年幼时并非一个老实规矩的孩子,年幼的他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十分好奇,不满足于在单调乏味的书本和课堂学到的那些知识,他在上小学时经常逃课逃学,喜欢与自然亲近,流连于课堂外的“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百汇万物的动静”。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沈从文小时候经常去各处玩,“表哥家的橘柚园”、“城外山上”,“水边”到处都是他游玩的天堂。他对故乡的一切都感兴趣,“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乡下人的出身和乡村生活经历使沈从文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乡下人情结,这种情结作为一种潜意识潜藏在他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