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早期。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儿童个体逐渐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都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全媒体环境下,我们要从儿童心理和儿童视角出发出发,发挥不同类型媒介的自身优势,探索最适合儿童新闻发展的内容与形式,保障儿童媒介参与权,提升儿童的新闻素养。
第一、政府层面:政府要发挥调控和补位功能。一方面,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政策来监管儿童新闻媒介产品、督导学校的新闻素养教育、净化儿童的媒介环境;另一方面,对经济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备的地区给与政策和资金扶持,以缩小不同区域之间儿童的信息鸿沟,保障儿童的媒介权利。
第二、媒体层面:针对当前媒体环境下儿童在各大新闻媒体机构平台中视角缺失或淡化的现状,媒体机构应贴近儿童生活,结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接受能力,打造儿童新闻平台,鼓励儿童参与新闻制作,同时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逐步形成儿童新闻的传播矩阵。
第三、学校层面:新闻作为一种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文体,是社会中适用性最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用类文体。部编版语文教材将新闻学习编入“活动·探究”单元,体现了教材编者对新闻教学和提升学生新闻素养的重视。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重视新闻的实践性特点,借助于教材的“任务单”,让学生动态地学新闻、练新闻,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新闻素养。
第四、家庭层面:家长对儿童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负有引导和监督责任,要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认真解答儿童在媒介接触中的疑问,围绕有关热点新闻与孩子交流讨论,让新闻融人生活的细节,打造积极健康的家庭媒介环境。
第五、个人层面:曾昕在《网络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新闻教育:新闻消费习惯与新闻素养建构》一文中指出:青少年对于新媒体的熟练使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们的媒介应用能力,但青少年的话语权和能动性更多体现在了娱乐议题(比如粉丝在线应援 ),在严肃题材中( 尤其是新闻 )依然较少听到他们的声音。为提升个人新闻素养,青少年儿童应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主动关注严肃议题,积极参与公众议题的探讨和互动,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深入参与新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