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故事的原型虽史载有限,但是它内涵的人性化家国情怀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随着历史的进展,它的发展空间没有边缘,孟姜女的故事也在逐渐充实、改变和丰满着。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变换中,《孟姜女》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由民生事件发展成为国俗;故事内容结合着历代发生的事件由简到繁的丰富着,并通过各种生动的艺术形式与各种渠道传播着;孟姜女的故事已不仅是对夫妻恩爱妻离子散的表达及家破人亡个人命运的哀叹,更逐渐提升为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注。从大的时段来看,孟姜女故事的演化与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孟姜女的故事发生二百年后,故事由不受“郊吊”,演变为悲歌哀哭,进而由“杞梁之妻善哭其夫”发展演变成为齐国的国俗。《钦定礼记义疏·卷十四檀弓下三》记载: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战国中期,公元前350年的《孟子·告子下》:
淳于髡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锦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史臣有诗云:
忠勇千秋想杞梁,颓城悲恸亦非常。至今齐国成风俗,嫠妇哀哀学孟姜。
孟姜女的故事不但真实可信,而且悲壮感人,还极富于人性化的浪漫色彩,它反映了人民期盼安定幸福的愿望,这是自古以来人民的基本诉求。孟姜女出自肺腑的痛哭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于是齐国上下纷纷仿效她的哭腔,以表达对孟姜女的同情和怀念之情。进而,她的哭调被人们视为是一种歌唱,其水平之高可与王豹的讴、锦驹的歌相媲美,以致演变发展成为齐国的国俗。作为一种民事风俗演成为一国风俗,那就绝不仅是个别人个别时段个别村落所为之事,而是一种集体认可并遵从的习俗。悼念亡人悲痛哀哭本是人类的自然感情,每遇到这种境况,人们便想起孟姜女的遭遇,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遭遇与孟姜女的遭遇联系起来,哭诉自己的命运,此时的“哭”已经成了借孟姜女之不幸来宣泄自己感情的手段。由此可见,随着齐国祭祀活动的国俗化,孟姜女的故事得到了重要且深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