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用外国人视角探寻杜甫足迹,体会中国诗歌文化的意义
 
更新日期:2024-12-29   来源:   浏览次数:12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思维与语言相互影响,正是由于英语与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导致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别。中国人使用整体性、主体性与形象性思维认知、处理事物,而西方人

 
 思维与语言相互影响,正是由于英语与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导致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别。中国人使用整体性、主体性与形象性思维认知、处理事物,而西方人则更擅长运用分析性、客体性与实体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中国诗歌的表征大多是形象与感性的,要想传播好中国诗歌文化,需要用直观、实体地方式去表达诗歌内涵。
为了解杜甫的诗歌思想,迈克尔·伍德的足迹跟随杜甫来到了中国8个省市。迈克尔·伍德的首站是当时唐朝首都长安也就是如今的陕西省西安市,从西安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背景。随后以杜甫一生的足迹为线索进行探寻,迈克尔·伍德在杜甫的出生地河南省巩义市发现少年杜甫家境富裕,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孔子的家乡山东省曲阜市感受到杜甫诗歌中蕴含的正直与仁义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杜甫参加科举的河南省洛阳市体会杜甫渴望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在四川省成都市看到了安史之乱后老年杜甫的穷困潦倒以及他对国破家亡的哀叹。从奉节白帝城到湖南长沙再到湖南平江的杜甫墓,这是杜甫颠沛流离的晚年,也隐含着一个国家的末年。
从杜甫的一生经历中,迈克尔·伍德的足迹随长江而下,讲述着中西方认知的不同,也带领观众感受了杜甫诗歌从理想到现实的改变。安史之乱是杜甫创作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杜甫使用理想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现实世界,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混乱与人民的痛苦生活将杜甫打回了现实,他开始用诗歌记录现实,这一转折点也是杜甫诗歌渊源流长的关键。正如迈克尔·伍德所总结:“杜甫的诗歌不仅是他的个人情感,还表现了一个文明的道德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底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用外国人视角探寻杜甫足迹,体会中国诗歌文化的意义

下一篇: 用外国人视角探寻杜甫足迹,体会中国诗歌文化的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