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已然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经过4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的持续扩招,数量逐年递增,规模迅速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在读研究生已达286.37万人。数量庞大的研究生对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巨大。面对这样庞大且重要的群体,研究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模式如何达到高度协同并深度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待解的问题。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模式协同融合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又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成就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必须培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内外竞争的加剧,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竞争的砝码、取胜的手段。所以“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主导权的竞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研究生的思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思想指导行动。谁主导了人的思想,被主导的人就会听谁指挥、为谁服务。研究生现在形成的思想将指导他们未来的行动。我们希望未来要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就应该按照什么样子教育他们、塑造他们。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所学知识的高端性,研究生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研究生的思想必须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主流思想。但是,单调的说教和单独的行动无法占据研究生的思想高地、意识形态领地。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专业培养模式高度协同、深度融合,才能把研究生培养成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文化底蕴深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模式协同融合是解决如何培养人和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手段。
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将研究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研究生成才的涵义不仅是将其培养成知识精英,更应是思想领袖。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背景的多样性、思维的活跃性、经历的复杂性,他们的思想往往在校园文化传播、思想形塑和舆论导向中占有重要分量。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校文化发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模式协同融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对学术与科研的认知、求职与就业的理解、国家与社会的领悟、现实与长远的智识;有利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协调、利他与利己的和谐统一,缓解压力,提供动力,积极乐观地应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有利于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析现实问题、破解发展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