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乡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4-12-27   来源:   浏览次数:1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给予充分重视,将劳动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劳动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和完善。乡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给予充分重视,将劳动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劳动教育体系逐步确立和完善。乡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乡村拥有开展劳动教育天然独特的优势。虽然在当前的乡村劳动教育正在被重视、被强化,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劳动教育重视程度地域性差异明显。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来加强劳动教育建设。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劳动教育在不同地方和不同学校受重视的程度差异明显,一类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二是对于劳动教育文件置若罔闻,劳动教育课程虚设现象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乡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差异明显。
(二)劳动教育的主体过于单一。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主要也依赖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十分缺位。在学生升学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家长把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当作唯一的目标,单纯追求专业分数的提高,对于劳动教育开展的态度是冷淡甚至反感的,甚至在劳动价值观方面给学生以错误引导,这在乡村中小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何应对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改变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内部需求与动力也是一个难题。
(三)各学段对劳动教育的要求贯彻不一。通过对邢台市8所乡村中小学中的15位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访谈,其中有13位老师认为存在乡村中小学各学段对于劳动教育要求衔接不到位,各自为营的现象,各学校特别是初级和中级学校交流不及时不到位,使得劳动教育开展的要求衔接不到位。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基本上就停留在学生打扫学校卫生,中学阶段增加了一些劳动技能教育,并且也有适当的参与一些生产劳动实践,对于过渡阶段的劳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较少。中学阶段劳动参与率最高的是初一和高一两个年级。整体上,中小学各学段都没有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四)缺乏劳动教育价值观培养。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多样,包括生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义务劳动、主题劳动等,但各种活动多停留在体力劳动出力流汗的表面形式上,热闹的背后却缺乏“劳动之魂”即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磨练意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很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五)缺乏必要的劳动教育考核机制。“考什么就教什么”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大环境下乡村中小学仍然存在的问题之一。劳动教育考核机制的缺失也使得中小学劳动教育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尽管有部分学校按要求开设了劳动课程,但是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主观性强,个人色彩严重,缺乏对学生劳动表现的客观评价,学生得不到有效反馈。而且,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升学、综合测评等都没有任何影响,随着学生劳动兴趣的下降,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受到影响。
(六)缺乏必要的劳动科技教育。在当下的乡村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依据的资源多是土地,造成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固化,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多是依赖土地资源开展。小学开展简单的校园内种菜收获类活动,中学生深入社会中农户的田地里接受相关的实践锻炼。随着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宽,在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下,这些仅仅局限于田地开展劳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将互联网思维和劳动教育结合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乡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