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大学生“校园贷”的风险问题,可以通过个人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立法层面来进行着手。
(一)个人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大学生“校园贷”的始作俑者在于大学生个人的不正确消费观念。作为一名理性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因盲目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而透支自己的消费能力,从而避免走向“校园贷”的深渊。大学生需要透支借贷时,需要对自己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合法的“校园贷”平台进行借贷和消费。
(二)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网络贷款环境
为更好地规范管理“校园贷”平台,社会层面可以营造良好的网络贷款环境,并严格平台的市场准入和审核机制,对“校园贷”平台的运行进行严格监管。营造公开透明良好的网络贷款环境,不仅可以避免“校园贷”乱象丛生的不断发生,而且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对于完善大学生“校园贷”的规制问题具重要意义。
(三)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有效规避大学生“校园贷”风险。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宣传教育,让大学生对“校园贷”有充分的认识和判断,从而能识别不良“校园贷”的诱惑,并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远离不良“校园贷”。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形式,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情景剧、课题立项研究,以及通过开设相关理财、消费理论、网络安全知识等类别的选修课、线上课程、专题讲座等普及宣传和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正视“校园贷”。
2.构建预警机制,系统监测排查
高校应该提高警惕,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并构建“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宿舍”预警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排查不良“校园贷”行为,从而提前介入并避免大学生深受不良“校园贷”的危害。
3.完善奖助体系,规避不良网贷
构建完善的“奖助贷”体系,帮助困难大学生度过经济难关,也满足一部分大学生的部分经济需求。科学合理的“奖助贷”体系,让有需求的学生得到满足,将钱发放到真正有困难的学生手中,这不仅是公平正义的体现,而且也彰显了高校的人文主义关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大学生迈向不良“校园贷”之路。
4.加强普法宣传,提高法治意识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校园法律环境建设也需紧跟时代节奏,并不断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裸贷门”的出现,正是因为大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主动暴露个人信息甚至隐私,才导致悲剧的不断发生。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并发动法学专业的师生参与到相关的普法队伍中,通过法治宣讲团的普法宣传活动来广泛普及广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意识。
(四)立法层面:明确“校园贷”的法律规制问题
大学生“校园贷”问题是个浩大工程,需要多部门联防联动共同治理,立法层面也应该为其治理保驾护航。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校园贷”的规范治理。需要明确将“校园贷”平台列入监管范围,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把好入门关,遵循“严进严管”原则,才能更好规避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