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的诗歌作品中,正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框架背景的略微不同,才会使得某些诗歌在感官上充满隐喻,意义复杂不明。对作为作者的诗人而言,看待一样事物可能是一种感受,而作为接受者的读者而言可能又会完全变一个样。从解读的角度上看,我们应该尽量地探寻作者可能想表达的意义,给予诗歌更丰富的内涵。在此,笔者节选北岛长诗《白日梦》第四节中的两句进行解读:
「你没有如期归来,
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短短的两行话却包含着丰富的意义,接下来通过细读法和框架语义学对其进行分析。
这两句话意思的核心其实在后面一句,挑选出核心要素【离别】,更具体地来说,是【离别】和【意义】两词,两者互相指向对方,共同拉扯镶嵌。离别的意义有哪些,我们可以先从这两组词上找出常规的核心框架元素:
(一)离别的意义可能是【感伤】,是离别时的不舍情绪深深刻在脑海里;
(二)离别的意义可能是【怀念】,正是因为空间距离上的疏远才更使情感上的距离拉近;
(三)离别的意义可能是【相见】,为了下一次更幸福的相见;
(四)离别的意义还可能是【重逢】,苦苦地等待换来的出乎意料的重逢,这番幸福喜悦之情将无语言表。
以上的【感伤】、【怀念】、【相见】、【重逢】都是常规理解下的核心元素,现在回到作品本身,作者笔下所给出的离别的意义是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你没有如期归来”,北岛的这句话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它包含了多重意思在里面,接下来我将一一分析:
(一)我和你有约。“如期”一词,说明在这段关系中,一定是互相约定好了的。
(二)你失约了。没有如期而至,表明对方失约了。
(三)你不仅没来,而且永远不会来了。表面上看上去还有归来的可能,但作者心里其实大致知道这个希望接近于零。
(四)而我还在等。这正如庄子所说的“尾生抱柱,至死方休”,没有归来的背后是无尽的等待,作者并没有放弃,他坚信着有那么一天,对方归来的可能。
(五)所有情况皆是如此。这正如元好问所说的“问世间情为何物”,随着上面四层层层递进的分析,这第五层的分析是在前面基础上的总结升华。第一行诗中的“你”所指向的真的只是单纯的作为一个个人的她吗?又或者这里的“你”根本就不是指外物的对象,而是作者自我本身,诗其实一种“我”和“我”之间的约定自话关系呢?作者等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分析到了这里,为了探知本文可包含的更多含义,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的语言纠缠上了,需要暂时脱离文本,看看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这首诗存在哪些更深层次的内涵,在其中是否隐喻了其他的东西。这首诗创作的年代之于“文革”结束后不久,一群年轻人(尤其是受过一些教育的知识青年群体)正直面一个巨大的危境。忽然之间,这几十年来自己所接收到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已经在内心接近牢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瞬间崩塌。如同一个四四方方、坚硬无比的正方体铁块,占满了他们精神空间的东西在极短的时间消失,这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坚硬的变成了荒谬的、欺骗的、单薄的。这个原本客观完好的事实既然是空幻的格子,就当然没办法当作融合统摄经验的依据。这一大批青年(包括作者自我)一旦被迫舍弃这个“存在的理由”和完整意义的依据,很自然的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他坚守的东西(同文本中等待的东西)是否存在,是否能如期归来?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心如死灰,但却仍然不放弃等待的希望,哪怕这希望渺茫。虽然对方与自己有约,失约,永远不会来,但作者仍将一直等待心中那道光明的出现,失去才使存在本身显得更有意义。没有如期归来,这不正是离别的意义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