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活是现实生活在虚拟空间的延展,网络空间道德问题是社会现实道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视阈下大学生道德建设一方面应当重视网络道德问题的新特征、新表现,同时也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
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内在灵魂,其中蕴含的美德规范则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厚重传承。从孔孟经典到宋明理学,道德教育始终作为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显学”备受推崇,早期儒家伦理思想中推己及人、见利思义、严于正己等极富现代价值的理论在今天也仍然值得倡导和追求。与此同时,“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从古至今都是人才培养和选拔的主要标准。时至今日,中华传统美德
规范仍然朴素地发挥着维系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助力美好生活的基础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传统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一大使命,而大学生则是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生力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重要文化渊源,也成为了大学生道德建设独一无二、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网络空间道德问题究其成因、主题和形式来说是新场域的“旧”问题,传统美德规范仍然具有并不过时的重要教化作用。强调在网络空间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建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强调传统美德规范蕴含的现代性,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当代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了新时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精神向往,是全社会判断是非对错、善美恶丑的主要标准。它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传承和发展,也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同时准确把握了当今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科学严谨地统筹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联系。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日益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由此愈来愈演变为大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关系的常在场域。网络空间的道德实践集中体现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用,客观展示了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水平,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真实情况。当前互联网生活从环境到内容、从他律到自律都存在不小的改进空间,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肃内容生产、丰富道德实践、推崇网络文明将有助于网络空间整体道德生态的优化,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