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养和育人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育人”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必须遵循基本的师德规范.教师是最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生鲜活的榜样.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育人”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育人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开展素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深切领会到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用身边的感人故事感动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社会责任意识,不盲目相信、不轻易宣扬,保有自己的主观和判断,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社会时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学院层面而言,鼓励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育人”教学改革,理解并体会线上教学背后老师的努力和付出,懂得尊重教师并适时提出改进和建议,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使素质培养理念在专业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