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的提出与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工作,并将其视为对接班人的重要培养目标。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议上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在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目标一体化建设的衔接性和连贯性。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及《若干意见》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划了蓝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独特的身份认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沃土。其中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独特智慧。在小学阶段,要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立德树人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决策。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动延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2019年3月教育部引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体认、大力推进实践记得和资源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强化教育协同机制”等。2021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重要指示,提出小学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为重点,以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
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在于“课程”,关键在于“一体”,突出立德树人导向。思政教育一体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不同,传统思政教学方法随着新时代学生群体思想的新变化也面临着新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对传统说教为主的思政课授课方式兴趣度不够、接受度欠佳、信息接收渠道丰富、文化多元的冲击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是同特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原来服务于特定历史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的尚有继续存在的价值,有些将会丧失存在的理由被新的方法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