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字鸿沟现状
 
更新日期:2024-12-26   来源:   浏览次数:1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可喜成就,2020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94%,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102.6%,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在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可喜成就,2020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99.94%,全国初中毛入学率达102.6%,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教育信息化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过去二十年城乡学生在数字技术物质设备(即接入端)上的数字鸿沟趋于弥合态势,当前因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而在使用端和应用效果上呈现的数字鸿沟差异却日益增大,并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一)在接入端,我国城乡差异逐步缩小,数字鸿沟有望填平
数字设备的物理端,有赖于四个条件的共同满足:网络要联通,拥有接收设备,有时间,能承受流量资费满足运用。
1.在网络覆盖率上看。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覆盖率高。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远高于同期的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形差异较大,而通信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与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中西部地区网络基站设备的数量和日常维护次数等都远低于东部地区。疫情期间,当上网课成了刚需之后,这种数字鸿沟让人触目惊心。此时,城市学生面临的问题多为网络不稳定、卡顿等,而部分中西部偏远山区学生则无法连接到网络信号,如西藏有学生翻山越岭追信号听网课、四川有孩子在悬崖边上听网课等极端案例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
2.从设备的拥有率上看。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1%,其中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3.9%,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0.3%。虽然数字终端产品形式多样,常用的有手机、PC、平板、电话手表等,但手机因其便携、容易操作、功能强大等优势毋庸置疑的成为城乡学生的首选。研究发现,当前城乡学生在手机等设备的拥有率上差异较小,普及率极高,且在拥有第一部手机的年龄上,农村儿童早于城市儿童。由腾讯公益发起的“e成长计划”对多地儿童进行了调研,其发布的《e成长农村儿童互联网使用报告》显示,农村儿童平均拥有手机的年龄为7.2岁,城市儿童为7.6岁,农村儿童平均拥有第一部手机的时间早城市儿童0.4岁。
3.从手机使用时间上来看。因为存在流量资费等问题,所以拥有设备并不等于随时能使用手机。总体而言,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低于城市家庭,因此农村学生手机使用时间也相对较低。但随着移动流量资费的不断下降,这一现象出现了明显的变换。根据《中国儿童发展报告---儿童校外生活(2019)》可以发现,中国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日益低龄化,且乡镇农村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城市儿童。具体而言,农村学生的电子产品的日使用时间平均为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的88.40分钟,这一差异在周末会更加巨大。
(二)在使用端,我国城乡学生间数字鸿沟存在较大差异
1.城乡学生使用手机的动机不一样。媒介效果研究中,媒介使用动机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动机会促成不同的效果,数字媒介的使用也是如此。在手机的配置动机上,城乡差异十分明显。城市家庭的首要考虑是网络学习的需要,如接收作业、在线课外辅导学习、接收学校信息、方便家长联系等。农村家长外出务工者较多,因此配备手机的动因多为方便与孩子联系。因此,在媒介使用动机上,学习并不是农村学生手机使用动机的首位。
2.城乡学生手机使用内容的选择不一样。Jan van Dijk 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高的人会更多使用能提升他们信息、教育、工作和事业能力的应用软件,而受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则更青睐娱乐、聊天、简单信息交流和在线购物APP。尽管城乡学生都选择手机作为主要的上网工具,但对信息选择的差异大。国家统计局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在2018年连续做了两期关于留守儿童手游上瘾的节目。据节目报道,留守儿童呈现出群体性的手机依赖症,他们在假期中对手机的使用多达五小时以上,甚至有部分人全天手机不离身,其使用内容多为手机游戏、视频网站和网络直播等。与之相对,城市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由辅导班、兴趣班构成,手机使用时间被监护人严控,在应用程序的选择上也受到限制,多数学生会有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趣配音等APP。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字鸿沟现状

下一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字鸿沟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