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而非局限于统一的课程中,是普通高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都把高中阶段的学生教育视为新时代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重点,欧洲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促进中小学的多元化发展,建立了特色学校的发展框架。我国学校特色化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总体起步探索较晚,二是以小学阶段最先开始探索,目前已经逐渐形成全国各地百花齐放的态势,而高中阶段的学校特色化发展是近几年来才出现了发展的雏形。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中的发展都表现出“同质化”和“千校一面”的特点,各校因缺乏办学特色而区别不大。
上海市的高中招生形式为分层招生,市级高中分为市示范高中、区示范高中和区普通高中,分别与中考成绩挂钩,因此提高学生课业成绩仍处于学校育人目标中无法撼动的核心地位。然而伴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层次要求,普通高中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天赋能力与兴趣爱好全方位发展,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而建设特色普通高中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从2011年起,上海市启动了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设和评估项目。近几年间,上海市共命名了10所特色普通高中。在这些学校里,其学校特色涉及人文、语言、科技、体艺、理工、社科、金融、法律等多个特色领域,呈现出五彩纷呈的特色创建形式。创建特色普通高中,既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提供更多可能性。
尽管上海市的特色普通高中项目受到了重视与推进,作为对育人模式的一种深入探索,从原先的同质化办学转向特色化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尤其是在特色课程建设路径上,课程作为特色办学的关键,上海市作为全国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先行者,其课程建设的发展情况亦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各所学校纷纷开展创建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何与原有课程体系相融合,如何体现学校特色定位,怎样区分特色课程的多维属性和实践特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