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
首先增强教师对地理学科在思政教育中功能认识。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完善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都需要依靠专业课程教师的积极配合,因此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教师对地理学科在思政教育中功能认识,引导教育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当然要注意处理好思政教育和地理课程间的关系,不能僵硬拼接融合。其次提高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时关注最新有关边境争端、生态、环境、土地和人口等时事热点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高校地理教师思政知识储备,保证教师能更好为学生提供现实思政素材融合于地理专业课建设,实现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二)完善课程建设制度和考核机制
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要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为避免出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形式主义,结合学院专业教学实际,有必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机制,完善专业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管理,将专业课程实践开展中思政教育的结合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指标,从而引导专业课教师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和年终考核范围,利于激发教师动力,落实课程思政建设。
(三)“五全原则”开发思政资源
首先,开发乡土地理思政教学资源推进地理课程思政。将乡土地理资源和乡土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课程思政内容之中,让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地理学习与自己息息相关,吸引学生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以乡土人地关系的分析,可更好的加强学生对区域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也有助于萌发学生爱家、爱国思想。如我校以淮海战役过程为思政素材点,组织学生利用遥感、GIS和地图学的所学知识和技能,还原淮海战役过程,分析淮海战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不仅提高学生爱国热情,也让学生掌握了相关地理空间分析技能和方法。
其次,要深入落实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全员、全课程参与,才可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和精细化整体深入推进地理课程思政的教育。另外有必要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间的合作关系,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举办专题研讨(如地理课程思政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术沙龙、集体备课等多种合作形式,提高教师参与和合作意识,碰撞先进教学理念,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实现全员、全课程、全方位和全角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再次,开发地理课程资源,需贯穿课程内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等整个链条,同时课程思政元素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不断将最新地理热点、地理时政内容纳为专业课思政元素,形成全过程的课程思政体系。
最后,深入挖掘教材思政资源,加强思政项目培育和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打造课程思政一流课程和“金课”,示范引领地理课程思政建设。
(四)转变课程授课方式和考评方式,增加学生参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实时互动平台,学生更多的青睐网络平台工具的使用,因此教师需要及时革新教育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组合教学,开展启发式和情境式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搭建线上线下“综合教学平台”,充分适应和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改变原有“一卷定终分”的考核评价模式,将考察关口前移,增加过程性评价,采用以思政内容主题的PPT专题汇报、演讲比赛、辩论赛、调研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让学生增加了家国情怀思政内容信息认知,又掌握地理学专业的知识和分析方法,实现家国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