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教育共享模式主要由具备文化知识储备的教育志愿者、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小学需求者以及志愿联络平台三部分组成。第一,志愿者。主要指具备充足的闲暇时间,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志愿群体。第二,需求者。需求者是共享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此项目中尤指对传统文化有强烈需求的乡村中小学生。第三,志愿联络平台。教育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志愿联络平台是其进行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桥梁。
教育共享模式主要指,网络平台作为供需两者的信息沟通桥梁。利用互联网将志愿者与需求者联系起来。需求者在平台发布需求信息,以享受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志愿者在平台选择想要进行“以教换游”的乡村地区,以享受乡村的旅游资源,平台运营进行交流沟通,最终促成双方的共享合作。
(二)特征
第一,开放性。教育共享模式具有的开放性指其在共享要素上可以共享。可以说,教育共享模式是一种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教育模式。第二,规范性。就此项目而言, 共享活动需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参与主体——志愿者,需要符合严格的准入标准,对于需求的客体——乡村地区,需要具备对传统文化教育有强烈需求的学生群体和可以与之置换的可发掘的旅游资源。第三,双向互动性。在此教育共享模式中,其所有的共享资源都呈现在该活动的志愿联络网络平台上。 志愿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需求地区各种传统文化的大范围流动,改善资源匮乏地区所存在文化分配不均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增长志愿者教学经历,丰富教学经验,促进志愿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