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就是如何获得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又称自我认知、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社会中何处的稳固且连贯的知觉。自我认同感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我该奉承哪种宗教和价值观等等。”当然,作为男性或者女性,以及有性征的个体,自我意识和道德观的形成也是青春期自我认同感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加拿大学者玛西亚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结构访谈,根据他们对不同领域,如宗教、价值观等的探究程度和意向,划分为四类认同水平:认同感混乱、认同感早闭、认同感延缓、认同感达成。
认同感混乱现象常常表现为青少年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和正确的事物价值判断能力,生活态度消极,人际关系淡漠,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埃里克森认为,“认同危机在青春期早期出现,大约在15—18岁得到解决。”根据发展心理学界对此类的研究可知,认同感大约在18-20岁基本形成。埃里克森提到,“如果长期处于认同感危机,无法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同感,将会处于自我认同感混乱的水平,最终个体变得压抑和失去自信心,也有可能导致消极认同,成为害群之马、犯罪或者成为失败者。”
在《19分钟的眼泪》中,彼得·霍顿是一名平凡的高中生,性格内向腼腆,身材纤瘦,由此他遭到同学们的无视和排挤,甚至被戏耍为“娘娘腔”、“同性恋”。他的私人电子信件被偷偷公开,在学校疯狂传阅,更因此在喜欢的女生面前被恶作剧羞辱。长时间的欺辱与霸凌,家长和学校对其成长困境的漠视,让青春期的彼得自尊心受挫,心理防线崩溃。自我认同感混乱得不到引导和心理调试,绝望的彼得选择用错误的方式—暴力作为武器实施反抗,在短短十九分钟内犯下八起一级谋杀和两起二级谋杀,最终在康科德州监狱中度过余生。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本文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导致彼得自我认同感混乱、堕入犯罪深渊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