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这一名词,自201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时被首次提出。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创新扶贫模式,实施精准扶贫”,从而,精准扶贫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各项扶贫工作的新目标。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对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起到关键性作用。在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更是提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2]。当前,扶贫工作“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已经成功度过,顺利进入总结期,想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而实现“脱真贫、真脱贫”这一总目标。当代大学生正是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中坚力量,“精准扶贫”与“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应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同时,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水平“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4]。这些体现了实践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