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
 
更新日期:2022-05-19   来源:   浏览次数:1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以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ValuesinAction,VIA)项目组对对人类重要优势品质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后,梳理

 
 以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和克里 斯托弗·彼得森为核心的“价值在行动( Values in Action,VIA) ”项目组对对人类重要优势品质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后,梳理出人类本性中的六大美德力量: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分别对应个体人格中的24种优势,即24种积极心理品质,这六大美德力量下的24种积极心理品质奠定了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例如,理查德. 勒纳根据青少年发展促进项目 4-H 的调查发现,那些拥有健康青少年时期并平稳过渡到成人期的青少年有6方面的心理特质,包括能力、信 心、人 际 联 系、品格、关心、奉献。 盖笑松调查研究了中国青少年的12种积极品质,包括独立自主、自我控制、挑战困难、积极乐观、稳重谨慎、乐群宜人、领袖品质、诚实正直、关爱他人、兴趣与好奇心、灵活创新、热爱学习。 孟万金等在借鉴和本土化VIA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包括六大维度共15项积极心理品质。
但是针对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研究较少 (Park & Peterson, 2006) ,特别是相关的干预和培养研究。 Park & Peterson(2006)的研究中采用父母开放式报告的方式发现,在3-9岁的儿童中,尽管24种积极心理品质都有描述,但是有一些提到的频率更高,比如爱、好奇心、善良、创造性、幽默;而一些需要更高认知水平的积极心理品质较少被提到,例如:开放性、宽恕、谦虚、感恩、真诚等。Shoshani(2019)根据VIA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分成的6大类24项积极心理品质编制了针对以色列3-6岁学前儿童24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问卷(CSI-EC),发现学前儿童在超越、智慧和仁慈三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其情绪健康具有正相关,而节制和仁慈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情感障碍具有负相关[12]。 国内学者刘玉娟借鉴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提出了幼儿阶段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创造力、坚持与自制、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和乐观七项。
在参考已有的积极心理品质调查量表的基础上,对北京市某幼儿园23名教师发放“幼儿积极心理品质教师调查问卷”,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幼儿良好品质,对幼儿阶段最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进行提名,通过对教师所选的品质进行数量统计,聚焦了六项积极心理品质,分别是爱、好奇心、创造性、情绪调节、坚持性、合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

下一篇: 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