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墨法、意境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狭义的笔法、墨法指的是作者的用笔、用墨的技巧。而广义的讲则笔法、墨法、意境融为一体,由具体的笔法、墨法以及彩法、章法而达到抽象的有意味的境界。笔墨、意境对于中国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的山水画更是如此。
1、山水画的笔法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可见笔法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
在山水画用笔的技法中,笔法是由点、线、面构成,有勾皴擦点染。其中,皴法主要有:解索皴、披麻皴、荷叶皴、斧劈皴、米点皴、云头皴、鬼脸皴等。
2.山水画的墨法
山水画的墨法是国画里最丰富的,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水法。作者在宣纸上利用水的渗透,使墨产生干湿、浓淡、深浅的变化。古人云:墨粉五彩即焦、浓、重、淡、清。这里面主要是水量的由少变多。如果再考虑墨的新陈区别,则墨的质地又可以细分为新、宿、焦、退、埃五类。由于墨色的不同处理,产生了枯、干、润、湿、漓等五种感观来体现绘画的丰富变化,所以在笔墨中,笔法强调内力,而墨法体现“活”和“变”。 “笔为骨,墨为肉”。
与此相应的,前人总结出多种用墨方法如: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泼墨法,浓墨法等以及相关的色彩技法。
3、山水画的意境
自从山水画独立之后,历代作者在其中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国人以山川草木寓情、愉情,也乐于在闲暇时刻游山玩水,乃至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修思想。这些都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山水画形成意境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山水画能寄托国人更多的情感并最终形成我们民族的古典底色之一。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传统山水画在作者与观者双方的意识层面上有了双重结构:一是主观精神的抽象内含,二是客观景物的具象外现。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正是由于这两者的有机融合而产生。因此,山水画的意境既不是自然景物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作者意念的随意拼凑,而是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有机调和,是作者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取得高度和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