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政治等效”理论下敦煌“文博会”外宣文件英译探究
 
更新日期:2022-05-20   来源:   浏览次数:1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已有的政治等效研究多以中国政治核心理念和关键词为例进行术语分析,较少进行语句和语篇分析。本文将依据政治等效的三个原则对历届文博会重要外宣文件

 
 已有的“政治等效”研究多以中国政治核心理念和关键词为例进行术语分析,较少进行语句和语篇分析。本文将依据“政治等效”的三个原则对历届文博会重要外宣文件的英译进行语句语篇分析,并充分考虑到文博会的“低政治”语境,从整体上把握政治文化寓意的传递效果,以此总结出文博会外宣文件英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试看以下译例:
(1)原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深化人文交流,共建“一带一路”,必将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译文:Amity among nations derives from friendship among their peoples, which, in turn, is based on opening hearts to each other…By intensifying people to peopl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building 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e can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promote human progress and uphold global peace. (选自2016年《敦煌宣言》)
从“政治等效”的政治性原则来看,这段文字所传达的政治内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国家之间的不理解或误解。通过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化先行”等方式,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逐渐结出丰硕的成果。译文考虑到了两国之间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政治立场和内涵,但在数字化口号“一带一路”的表达上有待商榷。数字化口号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高度浓缩的政治思想,在翻译时应十分注重政治等效的“政治性”原则,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译文将“一带一路”翻译为“a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采用了不保留原文数字化形式的解释性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在该词政治内涵的传达上比较到位,符合政治话语翻译“政治性”的特点,但在表达上不够简洁,不利于原文异质性的保留。“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简称,自提出以来有很多译法:如① OBOR (short for “One Belt, One Road”); ②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③ 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programs。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规范了对“一带一路”的英文译法:在正式外宣文件中,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为“B&R”;在非正式场合,首次出现时使用英文全译,之后可处理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或“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但通过窦卫霖(2016)对受众群体的调查发现,在上述译法中接受度较高的是第②种译法,原因是“听上去更自然”、“信息传递更扼要”、“解释性更强并更有效”、“‘initiative’一词听上去更像是一项合理的运动”等。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7年多时间,目前已被西方世界较大范围接受,而且已经在沿线国家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将“一带一路”译为“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s”保留了原文数字化形式,且加上‘initiative’一词也有效传达了前面数字的含义,因此这种译法不但满足了“政治性”特点的要求,还通过这种“走出去”的异化翻译策略,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声音的传达和国际形象的自塑。此外,笔者还建议,对于此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关键词,有关部门能尽快建立词库,确立固定、统一的译法,以免因不同场合出现不同版本的译名而造成国外受众对于同一政治概念的困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政治等效”理论下敦煌“文博会”外宣文件英译探究

下一篇: “政治等效”理论下敦煌“文博会”外宣文件英译探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