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工科”建筑教育上,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的一些探索,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以计算机设计、人工智能、智慧建造为手段的全生命周期建筑产业链的建筑教育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提出“未来=思想力×学习力×行动力”的新工科教育思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提出以职业教育为本,兼顾精英式教育的建筑学培养目标,建立“理论——思辨”、“材料——建构”等九条教学线索。这些老牌的建筑类大学一是具有良好建筑教育体系与基础,二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强,各学科发展都是业界顶尖,可以较好的融合、跨学科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与建筑的融合,具有先天的优势。
反观一些地方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在师资力量、办学经验及其他实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盲目的向这些老牌院校学习,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逐渐趋同。总结起来主要有:1、内容空泛,没有重点。建筑教育多集中在“求全”上,课程设置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学生对每种建筑都了解一点,但缺乏深入的认知,同时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2、定位不准,忽视需求。目前,大多数建筑院校都是从培养纯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过分注重建筑的艺术性及图面效果而忽视了工程技术方面的建造知识,或者总是试图让学生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而弱化了方法训练。从而致使我国建筑师在对项目策划、工程造价、建筑材料、施工过程及使用后评估等方面知之甚少,不能与国际接轨,也不能满足建筑师负责制的要求。特别是近30多年来,中国的建筑就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单一模式的教育已经跟不上多元化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