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历史的维度看高校辅导员的使命
纵观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带领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与之相随的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也源远流长、卓有成效。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们党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之时,就把人民军队中的政治指导员制度引入学校,成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雏形;1951 年 11月 3 日,当时的政务院《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提出了要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953 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主动向教育部提出,试点政治辅导员制度;1978 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此后,随着《高教六十条》、《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文件的颁布实施与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发展和完善,高校辅导员也实现了由单一的政治干部身份向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转变,各高校也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形成了不同管理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完备制度体系,迎来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完善的一个较长时期,其使命始终未变,依然是为人民服务培养好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好人、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好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好人。
(二)从理论的维度看高校辅导员的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一切行为被纳入社会交往体系中,人的本质属性才会被具体化、实践化。高校辅导员是社会中的人,具有原生态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和文化属性,这三者是融为一体。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核是做人的工作,需要处理多重角色关系,着重是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说到底就是铸魂育人,传播好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位学生有信仰。努力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践行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者,这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