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推动人的解放进程中,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其中。人文关怀指的是对人们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其需要的满足,注重关照人的身心发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人文关怀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关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内涵,学界相关研究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实质和精髓即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及其满足,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一个基本方面。还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是对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社会的整体性关怀。
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是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引,关心和重视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来满足以及引领人们的发展需求,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内在地体现为主体性、思想性、现实性和实践性。
(一)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始终是主体”,是实践的、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主体性突出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的现实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特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主体性强调要始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致力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此外,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主体性,不是指狭义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全人类,它着眼于全人类的发展,凸显的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全面性、广泛性。
(二)思想性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精神内核,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人文关怀。它重在用理论武装人的头脑,用思想的解释力为人们释疑解惑。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不是空谈,更不是无根据的谩谈,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科学引领;其思想性也不只是抽象的理论,而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表征。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以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为目标指引,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方法论作为引领内容,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上、内容上和精神上的引领。此外,由于时代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思想性在结合新时代新思想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人文关怀强调始终用先进的思想进行价值引领,为人的发展提供价值指向。
(三)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不只是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现实性,首先体现在它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5]73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是对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生活中的人们所进行的关怀。其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现实性是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呼应而存在的。人的思想、意识等是和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会因为现实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容与对象也会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旨在引领、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是基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需要,在发现需要、满足需要以及引领需要中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