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饮连锁企业特色化经营困难
餐饮企业的连锁化发展是指餐饮企业将其自身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经营管理等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统一的管理体系,并把这些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全部或部分以直营或加盟方式进行复制,实现店面数量由少到多的数量及规模扩张。虽然这种数量及规模的扩张能够让一些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对上游供应商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但随着民众消费风格转变和餐饮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溢价能力逐渐面临提升的天花板,简单模仿成功连锁餐饮经营模式也制约了自身的品牌建设。
如何通过向下游消费者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并树立特色的自有品牌。国际著名连锁餐饮企业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并进行标准化的连锁经营同时,结合着本土的饮食习惯持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产品体系,在标准化过程中采取了特色化的经营理念,与同样进入中国市场而较少推出特色化产品的德克士相比,无疑是更成功的。小肥羊进入百胜集团后虽然利用后者成熟的运营体系提升了其经营管理的标准化能力,但却破坏了其特色化的消费场景、文化元素等,导致最终基本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之中。
(二)特色化的餐饮企业难以实现连锁经营
餐饮企业通过食材选择、烹饪技巧、菜系风格、就餐体验、市场定位等方式突出特色,做到与其他餐饮企业之间差异化经营,以求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打造企业品牌,但不少特色化经营的餐饮企业却面临如何实现标准化连锁经营的难题。比如,对食材的苛刻要求的同时如何能够保障大规模连锁经营后充足的食材供应;特色化的烹饪技巧如何能够保证出菜速度,进而提升餐饮企业的翻台率和顾客的就餐体验,从而形成标准化的烹饪流程和一致性的菜品口味;菜系风格的大而全或者小而精如何能够保证菜品口味的一致性,如何才能锁定一定数量或者某种类型的客户群体,进而为店面的连锁经营提供基础设施。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特色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经营,在未解决上述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之前而盲目发展连锁店不得不承担更大概率的失败。
(三)餐饮企业财务指标控制能力不足
财务指标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可量化、可对比并能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有效工具,财务指标控制的好才能够保障餐饮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持续经营价值,而这也是餐饮企业特色化和标准化经营的基础,也是把控好特色化和标准化之间关系的关键。传统餐饮企业的经营者更多的从经营过程的关键收支指标去推断财务指标的结果,并通过推断的财务指标结果作出是否采取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模式、是否加强特色化经营的行动,但却很少通过对财务指标的拆分和细化控制和调整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来改善经营状况和成果,而这就导致了部分餐饮企业无法体现最佳的经营价值,甚至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将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拆分和细化之后,餐饮企业的标准化和特色化经营策略通过这些细分的财务指标传导至经营成果就可以帮助其掌握如何理顺经营思路,增强对财务经营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