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产业融合既涵盖山区内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包括区外部各产业与区内部各产业的互相衔接耦合。山区内部产业融合主要基于比较优势,整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实现产业振兴;山区外部与内部的产业融合对山区乡村实现产业振兴的途径更加丰富、可操作更强、力量更大,因此实现山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两手抓。
(一)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创造出新产业、新模式,产业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能够为山区农民带来诸多益处。首先是就业岗位的增加,新产业的出现直接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为乡村增加就业机会。市场规模扩大使得原有产品的需求增加,要求原有产业创造更多的供给,间接催生出原有产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其次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山区乡村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企业会增加对土地要素的需求,农民可以通过租借、入股等方式流转自家的零散土地给所需企业,以实现收入增加。最后,农户也可以搭上产业融合的快车,充分抓住政策机会,利用已有的土地、技术帮扶、人才帮扶及资金帮扶等优惠在乡或返乡创业实现增收。
(二)促进山区乡村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横向联结各产业,实现产业间技术渗透、合作共享,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新产品,拓展产业产品多功能性,催生新兴产业出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效益 ,同时实现产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落地建设发展。二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产品身份优化转换,下游产业转变为上游产业、成品转变半成品,为下游产业提高原材料,促进产业整体效益上涨,产品价值提升。三是产品交易速率提高、专业化分工将更加细致,扩大规模效益出现的可能性。产业融合使得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产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缩短了以往产品交易往来的相对距离和时间,提高产出效率。
(三)弥补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缺陷
山区乡村发展的其中一大难题就是缺乏智将,外部人才不愿流入,内部人才培养不足且流出多,整体受教育水平低。2016年,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亿,43.4%的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有91.7%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勉强完成了义务教育,有7.1%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上过大专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有1.2%,导致农民的专业技能偏低且改善效果差 。而山区外部与内部的产业融合能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区内产业展提供先进的技术、人才支持,区外的产业相较于区内的初级产业更为发达,有更为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可以通过人才输送帮扶区内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再者就是适当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短板,区内外产业融合多是外部产业延伸至山区内部,利用山区内部的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区外产业落地区内时会改善部分基础设施以提高效率。
(四)提供市场渠道,促进产品销售
山区乡村产业与外部产业的融合促进山区乡村产品销售,尤其是位于产业链上相邻的企业。上游企业在未进行产业融合之前,产品销售往往面临许多竞争且在搜寻客户时耗费较多的寻租成本和信息成本,产品销量极具不确定性。当产业融合延伸之后,上游企业将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和较为稳定的销量,显著降低“价市”不对等的风险。此外,如果下游企业属于优质型企业,市场信誉好,可以利用下游企业的品牌效应,促进产品增销,降低为打造品牌的广告支出与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