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地区分布广、差异大,村落具备个性特色,农村产业融合不能强调一统的模式,必须根据各地资源优势、环境特征、发展现状等,因地制宜,创建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融合模式。为此,江西省政府也打造了一批 “百县千乡万村”的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引领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的创新。目前江西农村产业融合主导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业+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高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发展,主要体现在将现代信息、生物、航天、基因育种等高新科技应用到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在农业集中区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高科技农业业态。江西省在城市近郊有科技基础条件的乡村,推广农业和科技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型农业综合体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积极发展新型融合主体。比较典型的有宜春万载县恒晖现代农业科技园,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并成功种植有机芦笋、有机水稻、有机果蔬及花木、有机茶油等,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芦笋茶、蔬菜饼干等,产品直销到浙江、广东、上海、港澳等地区,成为高科技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
(二)“农业+自然资源”生态旅游模式。江西省自然环境优秀,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森林、山地、河湖、溪谷等分布广泛,将农业资源与这些自然资源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具有较大优势。如靖安县利用优良的高山峡谷等资源,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建成了三爪仑山谷漂流、娃娃鱼养殖观光基地,打造“白云深处 靖安人家”的乡村美丽家园;宜春温汤镇利用高山、峡谷、温泉等资源,建成了二十四桥园生态农业及旅游康养基地、唐家山茶马古道观光及农家乐休闲项目、蓝偌明月山峡谷、千年银杏及绿色生态茶园观景区、月都森林种植与四季花溪谷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利用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充分开发和发展当地农业资源,发挥青山绿水的价值,投入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三)“农业+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模式。将社会文化资源与农业相结合,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内涵,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江西省各地具有广泛的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教育资源等,将这些资源与农业相结合,发展特色农业项目。如宜春温汤镇水口村的“旧舍”,将老屋修葺成民宿,创设手工陶艺、传统蜡染制作等顾客感兴趣的特色艺术项目,同时开展水稻、茶叶、茶油等农作物种植与加工,顾客在这里可以品美食、赏民俗,还可以收水稻、炒茶叶、采菊花,体验春耕、秋收的农作乐趣,同时可以订购生态农产品,项目将休闲旅游与农产品品牌打造融为一体,大大提升当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四)“农业+商业+旅游”的农商旅模式。旅游与传统特色产业相结合,将会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放异彩。江西万载县有两大特色产业:百合和花炮,百合种植是依赖当地特殊的土壤条件,花炮则是该县传统产业,这两大产业的共同点是都极具观赏性,可以走产业发展和旅游相结合之路。近年来,万载县通过举办特色专题节庆活动,大大促进了产业发展。每年的“白水百合文化节”、“万载国际花炮文化节”,会吸引全国甚至国外各地游客及商户前来游览观光,洽谈商贸,也促使这两大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得以快速发展。2019年,万载百合年产值逾1500万元,花炮年产值157.3亿元,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和特色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