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重要渠道,在国家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建设法治校园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法治思维都至关重要,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的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的法治宣传教育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营造法律环境,培养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法律思维、法律人格与法治意识,保护青年身心健康成长,强化大学生的法治认同,从而维护社会发展的稳定。面对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高校作为学习与宣传的前沿阵地,是法治宣传的关键平台,能够在新时代发挥独特的教育意义。
(一)提高青年人的法学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用户群体,同时又处于心理、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主体结构具有较强同质性的大学生们极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形成对某一事件的同一性群体认知,当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与法学素养时,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产生对某一事件的片面认知并进而衍生更多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规则意识和法律素养是新时代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法治宣传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重视法律法规,深入了解法规内容,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与法律信仰,不被互联网中的错误信息或谣言误导,遵守与践行法律规则,成为能够挑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重担,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栋梁之才和具有法治素养的合格公民。
(二)打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新媒体时代,信息冗杂,真假难辨,高校通过“新媒体+法治”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加生动有效多样的传播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渠道时有正确的态度认知,使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技术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维、更严谨的态度、更全面的知识去辨别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将新媒体平台视为获取信息的工具,不被未经证明的社会舆论引导,避免被技术驾驭,形成群体极化,进而引发极端的情绪甚至行为。在过去发生的许多大学生犯罪事件中其中一大原因是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法律认知与法律意识,因此,高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让大学生建立清晰的“法治”红线意识,约束自身行为,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大学生群体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群体对法治理论的研究能力与对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建设水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进程,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与法治素养的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全面依法治国政策的倡导者和宣传者。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摇篮,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法治人才,让更多学子领悟法治中国内涵,德法兼修、明法笃行,成为依法治国进程的见证者与推进者。因此,深入剖析“新媒体技术+高校法治宣传教育”的结合点,把握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不断优化高校法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更好的传播法治精神,增强高校教师与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法治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有效保障。